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数据科学家大会专家共话大数据 防止信息隐私网上“裸奔”靠什么
2019-11-20 07:3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宣  
1
听新闻

  当前,数据已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的第三大战略资源。我国是数据资源大国,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每天发布海量的互联网数据。

  互联网飞速发展引发的数据大爆炸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经济效益、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数据隐私安全面临更大风险。应对便捷的数字化生活,如何保障数据安全?11月14日,第三届数据科学家大会在浙江德清召开,与会数据科学家认为,消除大数据信息安全威胁,除了技术手段保障以外,提升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是首要任务。

  加强防范意识,

  个人隐私别再拱手送人

  个人信息及隐私保护进入新时代,进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发掘利用数据的价值、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鱼和熊掌”难以兼得,如何兼顾与平衡成为世界性难题。

  近年来,数据泄露的案例比比皆是,从小到大,从数亿到数十亿,其数量涨势可谓十分迅猛。据不完全统计,雅虎30亿用户信息泄露、辽宁破获团队100亿公民信息窃取贩卖案等,一系列的重大数据泄露事故令人震惊。对一系列的数据泄露事件,该如何有效防护呢?第三届数据科学大会与会专家、公安部三所研究员黄道丽多年从事数据安全研究,她从技术和公众自身角度探讨如何防护。隐私数据保护必须运用高科技保护手段,数据发布匿名保护技术、社会网络匿名保护技术以及数据水印技术等的开发和运用,可以有效预防系统缺陷和远程攻击。“最近站在风口上的区块链技术将为保护用户数据安全提供解决方案。”黄道丽说,区块链是密码性安全的附加数据库,不需要任何中间商即可运行,存储在区块链中的数据不能被追溯修改,也不会被轻易访问和窃取。

  “加强公众个人的保护意识非常重要。”南京市公安局网监处的特侦专家袁野说,用户作为隐私保护的主体,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保护意识,很多时候是用户自己“主动”上交个人数据。例如一些手机App以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名,要求用户开通各种权限,这时用户会主动上传个人姓名、地址、电话、年龄、出生年月,还有用户在公共场所使用无线网,就很有可能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手机号、邮箱账号等泄露出去。

  技术和公众认知是防止数据泄露的第一道防线,信息保护法则是第二道保障。“通观欧美诸国现行立法,不难发现,欧盟通过高标准的个人数据保护规范抢占了全球数据保护规则的制定权,进而影响着全球个人数据保护立法。”黄道丽建议,国内尽快出台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完善跨境数据流动制度,着力加强监管力度。

  数据挖掘有价值,

  为管理决策提供智能支持

  数据本身自带价值,而通过数据分析和推断得出的结论大大提升了其含金量。国务院参事、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石勇在《大数据与数字经济》演讲中介绍了多种数据变现方式。

  “小王在小区门口开了一家水果店,他发现来店里买梨的客人,60%都会同时买香蕉,小王就把香蕉和梨摆在一起,顾客拿起来顺手,之后有90%的客人都会同时买香蕉和梨。”石勇举了个例子,水果店老板小王通过对消费者行为习惯数据的分析实现了变现。在石勇看来,通过挖掘将数据可以转化为供管理决策使用的知识,数据才会产生价值。

  2014年,石勇团队为网易做了一个数据挖掘项目,当时网易发现每天很多人访问163信箱的VIP服务,但是浏览的多,购买服务的少,具体原因未知。石勇团队通过数据挖掘以后给出了两百多条的意见,网易项目经理根据意见做了修改,163信箱的VIP服务很快上升。石勇说:“我国的大数据发展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政府、企业各部门的数据还比较分散。在整合各种内外部数据资源后,可以利用在这些主体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源,进行大数据的系统建模,从而为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智能支持。通过实时的数据挖掘,政府可以更加迅速地研判市场状况,企业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客户行为,从而做到精准营销,提高利润。”

  以中国科技馆客流数据为例,2017年,中国科技馆服务公众398万人次,创年度观众量历史新高。8月12日观众量5566人次,创单日观众量历史新高。通过分析可得知:提高科技馆个性化服务水平,保证科技馆游客安全提高参观质量,优化科技馆的日常运营。

  “一切业务都要数据化,数据如果不变现,就是成本。”石勇说,只有挖掘出数据的价值,数据才会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如果数据产生了价值,那么整个社会的效率都将得到提升,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他还提出数据中台的概念,所有的数据放在一起,才能迸发出更大的价值。

  大数据“人才荒”,

  高校与企业怎么做

  推动大数据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相关人才的支撑。中国首份《大数据人才报告》显示,未来三到五年全国大数据人才缺口达150万之多,人才供求不平衡造成众多企业对大数据人才的急切需求,该怎样更好培养大数据人才?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是比较早期开设大数据专业的院校之一,该校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专业指导老师冯明辉认为,眼下数据人才培育,可以尝试“三步走”战略,即培训、培养和研究三者结合。“高校把刚招进来的大学生培养成熟,至少需四年时间。这四年空窗期怎么办,可以先行培训企业已有人才,让他们掌握大数据的基本知识。”冯明辉表示,长期培养还是得依托高校,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和方案时,应注意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的有机融合及与应用领域的深入结合。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在于应用,而应用需要专业知识与数据思维相结合。“必须改革现行的人才培养方式,鼓励用多种形式培养跨界人才。”冯明辉说,在大数据思维指导下,可以从事的研究领域非常宽泛。几乎现有的各个专业都可以和大数据思维结合,产生创新的火花。

  “长期支撑人才培养的还是数据研究。”冯明辉表示,数据往往含有大量隐私内容,在合法的框架下很难拿出来被研究,这就需要政府来支持研究单位进行研究。政府不是盈利机构,提供数据真实可靠;而企业提供数据,往往是有利可图;有数据库才能有米下锅,才能做真正的研究。

  总的来说,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具有大数据思维,而且还要加强学科专业基础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和时代接轨,要和政府、社会权威机构进行合作,让学生获取最新鲜、最生动的案例,得到最实用、最权威的指导,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

  记者 张宣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