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王贻芳捐出50万美元 奖金助力大型对撞机
2019-11-20 07:34:00  
1
听新闻

  11月17日,在2019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王贻芳宣布捐出全部50万美元奖金,建立“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促进基金”。

  “为表示对捐赠人的敬意,也表示我自己对科学的追随以及推动中国科学发展的愿望,我和家人决定,捐出这次我在未来科学大奖中的全部奖金建立‘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基金’。这个基金将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管理。”王贻芳说,希望支持CEPC建设的各位踊跃捐赠。

  这位56岁的粒子物理学家因主持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陆锦标共享价值100万美元的2019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在颁奖典礼上,美国工程院院士鲍哲南女士宣读获奖理由:实验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特别是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

  现年56岁的王贻芳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随后师从诺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在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所专攻高能物理。博士毕业后,他又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进行研究。

  王贻芳表示,“热爱科学”大家都会说,但热爱“无用的科学”,就不那么容易。而他所从事的中微子及粒子物理研究就是这样的“无用之学”,很难得到社会大众认可。

  “10到20年后,大家会认识到,我们需要有CEPC这样的有重大科学意义、社会意义,也有重大的技术发展意义的大科学装置。当然这不影响‘小型研究’为主的科研模式。”王贻芳说,对世界的好奇、探索自然规律,是科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人类也收获良多。

  王贻芳认为,中国科技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主因之一就是我们较少这种纯粹的好奇心,更多地被功利心驱使,使我们“欲速则不达”。

  “放眼未来,当我们GDP世界第一时,我们应该对人类有较大贡献,应该在文学、艺术和纯粹科学方面对人类有较大贡献,要有媲美我们的祖先、能载入人类史册的贡献。”

  王贻芳呼吁社会对基础科学的支持,“中国的科学在大家的支持推动下,一定能走到世界前列,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在教科书中,看到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宗 禾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