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五位江苏科学家摘得2019年何梁何利基金奖
2019-11-20 07:3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杨频萍 王梦然  
1
听新闻

  18日,何梁何利基金2019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56位科技领军人物获奖,其中有五位江苏科学家。

  南京大学邹志刚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万林院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史生才研究员摘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南京工业大学黄和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朱真才教授摘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南京大学邹志刚院士因其在新能源、新材料科技领域的杰出成就与贡献,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的冶金材料技术奖。人工模拟大自然中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可见光将水分解为氢和氧。邹志刚教授长期从事光催化材料研究,致力于让这个预言从梦想走进现实。在2014年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邹志刚领头的团队一举夺得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研究利用太阳可见光将水分解为氢和氧,在国际光催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我国在该领域的标志性成果之一。除了利用光催化材料提升太阳能转换率的研究,邹志刚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光催化还原CO_2研究,并率先实现了利用光催化材料将CO_2和水转化为氧气和甲烷等碳氢化合物,基于这些成果,邹志刚与中国航天集团强强联手,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地外人工光合成”技术,期待在未来载人深空探索中发挥重要作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万林院士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的数学力学奖。飞机裂纹的扩展和繁衍关乎飞机安全,国际上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了损伤容限研究和设计。在郭万林读研期间,国内的“损伤容限设计”刚刚起步。他仔细研究了国外研究报告,仅仅厚度不同,含裂纹试样的承载能力就有几倍的变化,裂纹疲劳扩展寿命的变化则高达数倍至上百倍。读博期间,他发现过去建立在二维疲劳断裂理论基础上的材料疲劳断裂性能试验无法求解的问题,在三维层面就可以简化,这就是后来被国际上称为“郭因子”的三维约束参数的有限特性,让他在国际上率先获得了对三维弹塑性裂纹问题的理论解。经过二十多年不辍努力,郭万林带领团队系统攻克了飞机结构三维损伤容限关键技术,为我国研制成功损伤容限时代的先进飞机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史生才研究员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的天文学奖。作为 “毫米波与亚毫米波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他带领团队致力于研发中国核心探测器。史生才称自己为在天文台工作的实验物理学家,“在与天文学家密切合作的这些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掌握核心器件的制备有多关键。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我们才能做出更漂亮的科研工作。”耗时5年,在2017年,史生才带领项目组成功研制了高灵敏度850微米波段8×8像元和350微米波段1024像元超导阵列成像系统,一举将我国毫米波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升至国际前沿。通过该项目的研制,紫金山天文台形成了一支有特色、有活力的太赫兹探测器系统研制团队。日前,紫金山天文台等机构的科学家正积极推动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处建一个天文台。“那将是世界顶级的。”史生才充满期待。

  记者 杨频萍 王梦然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