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武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与智库专家学者面对面
记 者:省委主要领导提出,加快改善苏北农民群众住房条件要研究好“房子怎么建”。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认识?
胡小武:江苏这一轮住房改善是补课,补课是后发,但我们要谋求后发优势,结合苏北地区平原化的地貌形态,实施一定规模的集中居住,为广大苏北农民提供一个改善居住条件的契机,让他们跟随江苏现代化进程享受到应得的居住福利。其中,“房子怎么建”是苏北农民住房改善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房子是有形的、固化的东西。房子建得好不好,能不能经得住群众和历史的检验,是这项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记 者:“房子怎么建”涉及问题很多,比如选址、配套、标准等,统筹推进这项工作,需要坚持哪些原则?
胡小武:我认为要坚持三个方面的原则:其一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距离县城的远近可分为三个圈层,应分别采用向县城集中、向中心镇集中、向大社区集中这三种模式。第一个圈层是县城周边,可以采用向县城集中的方式,率先把县城周边的村落纳入县城城镇化规划之中,使县城周边的农村就地城镇化,让农民从居住形态上变成城镇居民。从现实来看,苏北很多农民都在县城买房,说明他们向往城市空间,向往城市教育、医疗、消费等配套服务。第二个圈层是距离县城较远,但距离中心镇和较大镇较近的地方,可以采用向中心镇集中的方式,通过镇域的集中居住,实现就近城镇化。第三个圈层是更外围的圈层,可以采用向大社区集中的方式,将相邻的若干自然村落通过集中居住的方式实现就地城镇化,使社区呈现规模效应,教育、购物、养老、医疗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农民可享有和城镇社区相似的居住方式。这个大社区还是农业社区,但是已经有了城市生活的典型特征。通过这三种模式,尽量使苏北所有自然村落获得某种程度的集中居住。
其二是因人而异的原则。集中居住的房子怎么建,要符合农民的生活需求,结合农民的生产方式,避免“一刀切”地去盖高楼、建别墅。在县城应以上楼为主,中心镇可上楼可不上楼,农村大社区可采用不上楼的方式。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社区形态。比如,现在苏北有些地方全部采用小高层的方式,农民生产生活不太方便,社会上已出现了一些批评的声音。当然,也不能全部去建别墅,这又意味着房子价格会比较高,会增加农民的负担,或出现“大而无用”的情况。
其三是质量优先原则。确保房子本身,以及道路、安防、停车等与居住有关的设施质量和品质,避免二次维修与建设。集中居住的房子相对便宜,价格低意味着建设成本低,但低成本不能是低质量,一定要保证房屋的建筑质量。建筑质量包含很多方面,除了主体结构,还要保证水电气管、下水道、外墙、保温层等方面的质量,特别要防止二次维修的问题。要知道,这些房子不是商品房,没有维修基金,一旦出问题,维修的钱从哪儿来?如何严把房子质量安全关,避免把民生好事办成坏事、变成政府形象的减分项,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同时,社区配套要尽量一步到位,公共设施的配比要提前规划好、设计好,比如康复室、文化室、医疗服务等,要尽量一次性满足,避免不必要的二次建设。房屋质量和设施完备,这两项工作如果不做好,就会带来二次维修、二次建设等二次更新问题,最终影响苏北农房改善工作的成效。
总而言之,我们要把政府福利转化为苏北农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而不是增加他们的负担。只有坚持这三项原则,做到科学设计、保质保量地建设,才能把苏北农房改善这项民生工程办成让农民满意的事情。
记 者:就推进“房子怎么建”这一问题的解决,您还有什么建议?
胡小武:我再提两点建议:第一,我们推进这项工作,一定要保持定力和耐心,“房子怎么建”的解决需要花时间,也需要专业力量。政府一定要精心谋划、科学推进,尽量确保不出问题。第二,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要广泛发动农民的自主性,让农民可以有更多的参与、有更多意愿表达的渠道。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轮结合,促成一个个理想方案的出炉、一个个理想社区的建设,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用房子盖得好不好,老百姓住得安不安心,来检验这一轮苏北农民住房改造工作是否真正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 颜云霞 魏晓敏
链 接 >>>
设计师下乡,量身定制美丽村居
2018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人员下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引导和支持规划、建筑、景观、市政、艺术设计、文化策划等领域设计人员下乡服务,大幅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随后,设计师下乡的落地项目遍布全国各地,正在让我们的乡村越来越美。
河南信阳郝堂村
2009年在平桥区政府领导下中国乡建院开始在郝堂村进行农村可持续发展实验,打造“村社组织+环境+内置金融”的乡村建设2.0模式,从村落管理模式、空间规划到建筑设计,成为系统乡建的典范,获得住建部201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江苏锦溪祝家甸村
著名建筑师崔愷领衔的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对村庄进行考察后,制定了村庄规划四大原则:一是村庄不拆村民不迁;二是河道基本不改,少量疏通;三是农田尽量不占;四是旅游设施按需分期建设,有机生长。并参与设计了锦溪祝家甸砖厂改造、锦溪祝家甸民宿学校等多个建筑项目,以文化为引领带动村庄遗产复兴。
浙江杭州富阳文村
从2012年开始,建筑师王澍用3年时间在富阳文村打造出14幢民居。用灰、黄、白的三色基调,以夯土墙、抹泥墙、杭灰石墙、斩假石的外立面设计,在这里呈现他理想中的美丽宜居乡村。来过文村的圈友们纷纷感叹其作品,直接改变了村民的审美。
贵州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
用设计、文化、艺术与媒体的力量,实现乡村建设的转型。村中齐聚了来自国内外的著名建筑师,他们共同研究未来乡村的设计方法,探寻适宜于乡村的新材料新技术。普利兹克奖得主西泽立卫、韩国建筑大师承孝相,中国著名建筑师李兴钢、王维仁、刘克成、章明、刘珩……都逐步在楼纳落地建筑作品。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评论理论部出品
策划:刘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