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赛龙舟,是极具特色的传统端午民俗之一。
赛龙舟习俗的确切起源已不可考,但以此纪念屈原是最被广泛认可的说法。据南朝《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楚人借划龙舟以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饱含情意的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历来敬天怀古、崇拜先贤的人文传统。
其实早在屈原之前,龙舟就已出现,且曾被赋予不同的寓意。比如“天子御驾”,比如“泛游之舟”,比如“战时威慑”,比如“祈雨禳灾”,等等。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气质,在龙舟民俗的历史演变中就可见一斑。而“纪念屈原”一说之所以得到最普遍最广泛的认同并流传至今,根本原因还是其间蕴涵的家国情怀最能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时光穿越千年,赛龙舟不仅没有被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反而历久弥新、生机勃发,发展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体育赛事和娱乐时尚,“粉丝”遍及全国乃至世界。在中国,赛龙舟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为正式体育竞技项目;在美国,龙舟队已有400多支;在加拿大,龙舟节已经举办了20多届……龙舟赛之所以如此流行,不仅因为它充满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风情,因为它强身健体、愉悦心情、促进团结和协作,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呼应了当下人们对于积极向上、奋进拼搏的精神世界的追求,而这种精神追求是人类共通的。可以说,兼具浪漫诗意之美和昂扬阳刚之气,赋予了它持久鲜活的生命力,也为这项古老的习俗注入时代的气息:龙舟竞渡,奋楫者先;中流击水,愈显担当。新时代的实践大潮中,每个人都应拿出“龙舟”精神,为家国、为民族团结进取、奋斗不息。
节日习俗连接起传统和现代,昭示着历史和现实,在千百年的时序流转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念得以延续,民族文化的特有基因得以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变迁,民族文化的根和魂不能丢。今天我们欢度佳节,除了一些商业化、娱乐性、应景式的行为,更多地应该去品味文化的细节和精神的意蕴。如何让年轻人触摸到老节日的鲜活趣味,让传统节日焕发崭新的生气,赛龙舟的“华丽转身”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宝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