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前沿|民俗沉淀美好生活
2019-06-11 07:3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 敏  
1
听新闻

  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的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民俗内涵最丰富的节日之一。仅从民俗学家罗列的名称来看,端午节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20多个: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夏节、菖蒲节、龙舟节、天医节、卫生节、女儿节、粽子节……名称当中蕴含着民俗,而民俗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美好愿望,沉淀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端,《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开头、初始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从天干地支来看,“端五”是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所以又谓之“端午”。

  端午节起源的说法之一,是上古时代的天象和图腾崇拜。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龙舟竞渡的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这里的先人以种植水稻为生,因对水的需求和对水灾的惧怕并存,遂把掌管水的神灵——龙当作崇拜对象。赛龙舟、包粽子的习俗,正源于盛大的龙图腾祭祀仪式,以祈求平安和丰收。所以端午又有“龙舟节”“粽子节”的称谓。至于“菖蒲节”,古人认为菖蒲有辟邪作用,端午时节在门上挂菖蒲辟邪,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而端午日是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灵验、有效。因此,古时民间有在端午采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故称“浴兰节”。

  “女儿节”,是充满人伦关怀的节日。麦香的时节,新麦收获时要接出嫁女儿回娘家尝新;未婚女婿上门拜见岳父岳母,未成年的小女儿也得到特别打扮与关爱。

  “卫生节”,是人们进行卫生保健的节日。时值仲夏,南北气候湿热,蛇蝎出没、疫病流行,为了保障生命的健康,先民在端午节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卫护生命的保健民俗,如采百草为药、取午时水、喝端午茶、戴五色线、点朱砂雄黄、儿童穿预防“五毒”侵害的背心,门口挂艾蒿、菖蒲或用艾蒿煎水洗浴,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包等。

  在传统节日当中,论民俗之繁多复杂,或只有端午节能和春节比拟。众多的端午习俗中,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比如南京人家的“吃五红”,一般指苋菜、红油鸭蛋、烤鸭、河虾和红烧黄鱼。还有“吃五黄”的说法,则包括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豆芽。随着时代的变迁,“五红”和“五黄”的内容不断变化,但总体来说,都是出于驱毒避暑的良好意愿。

标签:菖蒲;民俗;习俗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