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正腔媛“一对一”
近日,河南郑州街头出现“plus版”红绿灯,连灯杆上都安装了LED灯,犹如一根大型荧光棒,尤其在夜间十分醒目,引发热议。
甲方
就该多些“细节体贴”
“plus版”红绿灯,提醒过往司机不要闯红灯,这一温馨举措受到市民欢迎。城市,就应该多一些这样的“细节体贴”。
红绿灯是道路交通的重要指挥棒,红灯停、绿灯行,市民出行更有秩序。不过,有时前方大型车车身太高,会挡住后方车辆驾驶员的视线,有时受到雨雾天气的影响而妨碍驾驶员的判断。万一闯了红灯,就要被记6分、罚款200元。不少驾驶员因为没看清红绿灯被罚而心有怨气。使用智能发光信号灯杆,可视范围更广,能避免被树枝、大型车遮挡,减少天气因素对通行环境的影响,降低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率,不少驾驶员感叹“再也不用担心看不清红绿灯了”。
一直以来,如何让交通出行更科学、更合理、更高效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郑州的升级版红绿灯并非首创,在昆山等地,也曾试行这样的“新型信号灯”。河北承德等地还安装了地面式红绿灯,警示行人尤其是低头族文明过马路。武汉首条“智能斑马线”,地砖灯会自动亮起,提醒行人注意安全等等。这些创新和尝试,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对交通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加强对通行者的引导,以规避交通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提高通行效率。
其实,让司机、行人不闯红灯最重要的是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文明素养。提高市民的交通文明素养,需要软硬结合。一方面,最严交规的出台,可以倒逼交通参与者提高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对于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宜堵更宜疏。设置“新型信号灯”“智能斑马线”,对交通参与者进行“色彩提示”和“语音警示”,可以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说到底,城市治理要多一些人本思想,多一些柔性执法,多一些巨型红绿灯式的“细节体贴”,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交通习惯,让城市交通更文明、更畅通。 杨 丽
乙方
别把“标新”当创新
郑州街头出现的新式红绿灯在城市交通管理改善上,做了有益的尝试。然而这种新式红绿灯是否应当大范围推广,恐怕还得充分论证一番。
新鲜劲过后,不妨把新式红绿灯的利弊拿出来比一比。新式红绿灯的优点主要是降低了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率,特别是跟在大型车辆后的小车司机,可以有效避免因视线受阻而误闯红灯的情况。但是跟大车误闯红灯,一定要用为信号灯加装灯带的方式避免么?显然不是。车流畅通的道路,小车司机可以主动拉开跟车距离,方便观察。缓行紧跟时,也可以通过观察路口垂直方向信号灯、同向的人行横道灯的方式作出准确判断。不难看出,加装灯带并非避免误闯红灯的唯一办法,新式红绿灯的优点并不是决定性的。
但说到缺点,新式红绿灯需要直面的问题还真不少。能否确保安全?红绿灯本体的供电线路隐藏在灯杆之中,但加装灯带必然有露天的电器接口。考虑到不少地方曾经发生过暴雨积水导致灯箱漏电伤人的情况,露天的电器接口不得不让人担心短路、漏电等问题,加装灯带得算算安全账。加装成本如何?一条灯带看似不贵,但考虑到线路改造、安装施工、更换维护的费用,总体成本就不会太低,加装灯带得算算经济账。会否造成光污染?从新闻图片看,加装灯带的光线强度较大、散布较广,以至于图片中出现大片光晕。在夜间,过强的光线必然会干扰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加装灯带还得算算民生账。
城市需要“绣花针”般的精细化管理,红绿灯加装灯带不能“一加了事”,否则难免有哗众取宠、政绩工程的嫌疑。管理部门在拿出新的办法措施之前,应当听取各方面不同的声音,以系统化思维照顾到方方面面,真正让交通管理更加科学。一些有益的尝试,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在相对成熟稳定后再去推广复制,不能让城市发展和民生幸福为政绩冲动买单。 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