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一直以来,“专家号一号难求”和“小病找专家”等问题是社会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了解决百姓求医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南京利用智慧医疗建设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全新就医流程,在全国创新建立了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分级诊疗系统。系统将家庭医生签约、健康随访、签约居民居家健康管理、双向转诊、康复管理等健康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的签约居民健康服务的“闭环”,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互联网+”让就诊更便利
首诊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如今你在社区医院解决不了的问题,患者也不用急着跑大医院,远程视频会诊系统实现了市民家门口就可以请大医院专家看病的愿望。
家住金牛湖街道的邓老最近总是咳嗽,日前,他到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做完X线检查后,社区医生将他的X光片上传到了“六合区临床影像远程诊断中心”系统上,六合人民医院的影像科专家立即给出了诊断。据了解,老人享受到的便利,得益于六合区建成的“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基层医生接诊患者时,可以利用远程视频和上级专家沟通,联合对患者进行诊治,有效缓解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资源匮乏、诊断水平偏低的问题,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无独有偶,家住雨花台区的李女士因为胸闷,心跳快,来到了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由于常规心电图没有查出问题,医生给她戴了个盒子,检查24小时心电图。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心电图上的数据在线传输给到了南京市第一医院,自己虽然没有去大医院就医,但是三级医院专家同样给她出了明确诊断。
记者从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了解到,目前南京市“互联网+智慧医疗应用”成为医生诊疗的“最强辅助”,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分级诊疗、家庭医生“插上了翅膀”。目前,南京将30%的专家号提前向家庭医生开放,患者只需和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就可以提前两周优先预约到平时很难预约到的高级专家号,签约患者享有绝对的优先权。除了专家号,家庭医生还优先为签约居民预约二、三级医院的大型检验检查、住院床位等。
140家社卫中心已部署
记者了解到,社区百姓就诊的便利,源于南京市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分级诊疗系统的打造,提供该市标准化的家庭医生签约、随访管理、双向转诊、个人健康管理、人工智能健康干预等服务,通过南京市卫生信息平台实现该市医疗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通过12320+公众健康服务平台向市民提供一体化的服务。
南京市卫健委基妇处处长李群介绍说,南京市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分级诊疗系统提供了该市统一签约、随访服务市民无论在哪个区都可以享受到标准化的服务;新的随访管理功能改变了传统服务模式,系统会在签约时自动生成随访管理表并定时通过消息推动、短信息等方式对签约团队、签约居民发送服务提醒;此外,开放式的双向转诊服务实现了门诊、住院、检查、康复的转诊服务;市民通过12320各服务渠道还可以自我管理健康档案。
据了解,这一系统目前已在南京11个区14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市属三级医院完成部署,7023名注册家庭医生及7家省市医院完成实名注册向家庭医生提供指导。南京市卫健委医政处处长李正斌说,为实现强基层、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的目标,南京已将58家医疗机构30%的门诊资源优先开放给家庭医生,并试点开放了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栖霞医院、六合人民医院等二三级医疗机构的检查、床位资源。同时,各区基层医疗机构、大部分三级医院都部署了南京市分级诊疗、健康档案浏览器、智能提示等功能,既可调阅患者的医疗数据和健康档案数据、公卫数据,实现重复开药、重复检查等的智能提醒,还能以慢病管理为切入点,实现家庭医生对慢病患者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连续服务。
预约、转诊,查阅检查报告,一站式搞定
据了解,南京市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分级诊疗系统是南京市政府智慧医疗建设项目之一,目前已有1000多位居民通过家庭医生实现了优先转诊、转诊检查、转诊住院。市民可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并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享受到三级医院的专家、检查、床位资源,转诊到适合自己的专家。同时,居民还可以通过12320或下载健康南京APP在线开展签约申请、健康咨询、健康档案调阅、健康管理等服务。
记者从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了解到,2018年南京市卫生信息平台通过了国家互联互通四级甲等测评、公众健康服务平台注册人数超过300万人、健康南京APP注册人数超过200万人、12320微信公众号关注量超过70万人、12320卫生热线年服务量超千万人次、每天免费向市民推送健康信息数万条,这些数据在全国都居于领先。下一步,南京市还将进一步完善智慧医疗智能识别、全途径结算、互联网医疗、家庭医生签约、分级诊疗、远程医疗等服务,探索处方延伸、预约护理、排队信息推送、基于人工智能的慢病干预、医养融合等便民服务,进一步方便百姓就医,对行动不方便的居民提供更精准、方便、快捷、智能的服务,提升百姓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切实感受到“智慧医疗”给居民医疗健康带来的改变。同时,进一步完善健康信息的使用、共享,通过“商保结算”“个人信用”等跨部门信息的共享,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建立一个精准、高效、适合百姓需要的就医新环境。
通讯员 管世俊
记者 戚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