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史诗40年 改革再出发·无锡篇】四十年勇立潮头,再奏乡村振兴“集结号”
2018-12-18 08:1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改革开放40年来领风气之先。无锡,这里发源的“苏南模式”引发中国农村天翻地覆的巨变;这里成长的华西村、海澜集团等实业品牌在中国大地熠熠生辉,享誉世界;今天,这里的“三星级康居乡村”和“江苏最美乡村”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5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乡村振兴大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任务,推动无锡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田野的新风, 鼓荡起时代大潮

  在中国改革开放这幅历史画卷上,无锡乡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创新华彩篇章。

  1983年,无锡堰桥乡在全国第一次把农业改革成功经验引入乡镇企业,诞生于无锡的“一包三改”造就了彪炳史册的“苏南模式”,进一步奠定了无锡作为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的历史地位。乡镇企业发展造就了无锡多个国内第一:无锡县被誉为“华夏第一县”,无锡市郊区被誉为“神州第一郊”,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

  1981年,全省首家合资企业江海木业落户无锡县西漳乡旺庄村,拉开了大规模利用外资的序幕。11年后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并成长为今天220平方公里的无锡高新区,成为引领无锡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起于无锡乡村的微风,鼓荡起时代的大潮,书写着产业发展的辉煌。这片孕育了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土地,弘扬实业报国的传统,一批民族实业品牌从乡村的泥土中孕育壮大,引领行业潮流,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

  华西集团当年在老书记吴仁宝带领下,走出了既搞个体经济,更突出扶植集体经济的华西道路。如今,到美国进行产业并购和芯片开发,到波斯湾开展海洋工程,到莫桑比克开采花岗岩,通过“产业+资本+人才”的模式,华西的产业从东到西、漂洋过海;

  从乡村钟表维修企业到国际知名电线电缆国际企业,诞生于1985的远东控股集团公司摸着时代脉搏,经过5次改制直至将电缆业务全部注入上市公司,成为亚洲品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目前年营业收入近500亿,品牌价值超过450亿;

  法尔胜从生产麻绳的乡镇企业成长为全球金属丝绳单项冠军,主跨列世界前十位的悬索桥和斜拉桥中,分别有5座使用了法尔胜的缆索产品。通过参与全球钢丝绳领域标准化管理,法尔胜赢得了全球竞争的话语权……

  无锡的乡村振兴,始终伴着产业兴旺的时代脉动,开风气之先,为全国趟路。如今,在产业兴旺的原野上,现代农业又绽放出新的精彩。

  无锡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模式,发展高端农业。全区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园区农业科技贡献份额位居全省之首,包括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和智慧农业技术、世界最先进的植物工厂技术等,组建国内首个农业领域物联网专业研究机构、国内首座太阳光利用型植物工厂试验基地等。

  园区内拥有全球最大的红豆杉繁育基地,提炼加工的抗癌药物紫杉醇占全球总量的15%;全国最好的绣球花新品种种苗生产基地,培育的“无尽夏”等40多个品种占国内市场的80%以上;全国最先进的彩色苗木引繁育种基地,每年培育种苗120万株。这里还培育了巨胚米、高钙米、富硒米等功能大米,繁育的蔬菜种子远销海南、甘肃。全产业链开发,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富民,园区带动3789户农户投入产业发展,年增收4467万元,作为旅游基地,这里每年接待210万游客,收入5000余万元。

  作为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单位,这座48.5平方公里的园区是无锡农业产业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昭示未来农业的美好剪影。

  科技+创意, 点化出农业新业态

  今天的农业,早已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经营方式,着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绿色化、精品化、园区化、融合化和智慧化水平,成为现代农业的时代趋势。

  自2012年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无锡的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农业园区化比重已经达到50%,全市累计建成规模以上农业园区170余家,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科技为现代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锡农业。锡山台创园是一个集科技研发、成果孵化、生产示范、科普体验、国际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农业园区。园区蝴蝶兰育苗区大棚,26℃时自动开启循环风机,28℃时自动开启水帘,不仅如此,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生长基质传感器、摄像头等硬件设施,通过远程物联网监控,这里可以实现温度、湿度、光照、生长机制营养状况等生物环境系统多样信息的协同感知和实时检测。

  在宜兴丁蜀物联网农业小镇,智慧农业让农民更闲却更有钱。螃蟹养殖户张息芝告诉记者,通过物联网设备,他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水温、水质、含氧量等指标,智能调配螃蟹生长环境和合理喂养,螃蟹产量同比增长近15%,每亩可增收1000元以上。

  找准特色和发力点,现代农业可以爆发出令人惊叹的产业活力。阳山水蜜桃远近闻名,搭上“互联网+”快车之后,桃经济内涵不断丰富,百姓从全产业链受益,年轻大学生纷纷返乡,社会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桃子与科技、文化、旅游和健康养生等产业嫁接产生了奇妙的反应。阳山镇镇长杨国忠告诉记者,2017和2018连续两年带动桃产业经济达15亿元,带来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25万元,户均存款34.79万元,无锡全市乡镇最高。如今的阳山,品质温泉、品牌酒店、休闲商业、文化创意等星罗棋布,顺丰桃园电商村、桃源葫芦谷电商基地、“麒麟湾”民宿村正逐步建设完善,花间堂、隐居桃源、田园途家等特色民宿纷至沓来,这桃花盛开的地方,正成为新时代宜居宜业的“桃花源”。

  在省农委“12311”创意休闲农业省级特色品牌培育计划中,无锡的洛社镇六次产业特色小镇、雪浪街道杨梅小镇等8个农业特色小镇入选。江阴璜土镇将打造葡萄风情小镇,开发建设葡萄稻田漫步区、现代农业采摘区、篁村古村落体验区、民宿健康养生区、璜石湖休闲旅游区、水上休闲娱乐区等,规模将由当前的7000亩扩大至2.35万亩,预计建成后年游客量可增至50万人次以上。宜兴湖氵父 镇将依托11万亩山林的生态和产业优势提升农业+旅游能级,建设农家乐集聚区、精品民宿、登山步道等,建成适宜慢生活的深氧休闲小镇。滨湖区雪浪街道将建杨梅小镇,对6000亩杨梅大多由农民零散种植的基础上建设新品引种推广园、示范园,并将杨梅采摘与当地的薰衣草等旅游特色结合起来,使大浮杨梅走向全国。

  通过一二三产融合,越来越多的乡村正成为集产业、文化、休闲和社区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区,吸引更多游客的脚步。

  更美更宜居, 在这里安放乡愁

  截至目前,无锡的城镇化率达75.4%,在此过程中,无锡以城乡一体化为抓手,提升乡村的发展质量、经济结构和生活品质,美丽乡村既是最美生活的承载地,也是最美乡愁的安放处。

  位于无锡东郊昔日的贫困村山联村,十年前还是一个以采矿为主的落后村,因过度开采,周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全盘抛弃过去的粗放无序式发展后,凭借乡村旅游产业,华丽转身为“江苏最美乡村”。锡山区严家桥村、惠山区礼舍村等5个村庄入选省级传统村落保护项目,江阴市璜土镇璜土村、宜兴市张渚镇祝陵村等乡村入选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项目。“三星级康居乡村”和“江苏最美乡村”数量均位列全省前列,村庄环境整治在省内率先完成“全域覆盖”,并在全国率先实现在市范围内户籍管理制度城乡一体化。

  积极有序推进农村住房翻建改建是无锡提升乡村人居质量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5月,无锡市首个整村住房翻建试点村——安镇街道谈村社区正式启动样板房建设,该村房舍主要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少房屋出现了屋顶漏水、墙体裂缝的情况,整村翻建聘请了专业设计单位整体设计,不仅风貌更和谐,功能也更人性化,例如在一楼设计老人房,三楼设计大平台适应年轻人需求。村服务中心主任王晓巍说:“村是整村住房翻建,规模在全市最大,社区专门从村级经济中拿出500万元进行补贴。力争在未来两到三年,完成全村的住房翻建计划。与翻建工程同时进行的是美丽乡村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造中央景观核心和绿化景观廊道,努力把谈村建设成为锡东新城最美的宜居家园,让村民在共建共享中获得更多的实惠。”

  无锡市和平社区是全省首批“乡村振兴旅游富民先进村”,结合山水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元素,和平社区从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民俗体验、民宿休闲度假入手,整体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村子东南面针对龙窑、古银杏等资源,发展景点游览和徒步、骑行项目;在西临太湖处开发亲子、垂钓等项目;分散的稻田被集中起来改造成四季采摘果园;还鼓励农民利用闲置房屋改造乡村民宿。富起来的乡村需要文化的滋润,社区通过非遗传承人王志熙夫妇的传帮带,带领村民参与演绎太平龙、荡湖船、马灯舞、花轿迎亲等9个省市级的文化非遗传统节目。2016年,无锡首个村级文化旅游项目——和平非遗文化展示馆建成对外开放,登上了央视新闻频道。社区书记徐杰说:“要让村民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就要让老百姓在家就有景看、有活干、有钱赚。”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无锡乡村振兴再奏集结号,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南特质、无锡特点的美丽乡村正在从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