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史诗40年 改革再出发·无锡篇】四十年矢志攻坚,绘就绿水青山新样本
2018-12-18 08:0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徐宁  
1
听新闻

  国庆黄金周,“无锡蓝”“水晶天”刷爆了无锡朋友圈。无锡境内100多公里的太湖岸线、距湖500米范围内,几乎都成了湿地和公园,还引来各种珍稀鸟类栖息其中,眼前的绿水青山,美不胜收。

  品尝过生态之痛的无锡,誓言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补齐生态短板。经过多年淬炼与蜕变,如今,无锡把“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一张张“绿色名片”收入囊中,“绿水青山”已融入无锡高质量发展的基因,一个生态宜人、内涵品质跃升的美丽城乡新家园,正在新时代展现出它的现实模样。

  做好水文章,留住绿色根脉

  有人说,无锡城3200年的历史韵味,其实就是水的味道。

  襟长江而拥太湖,运河穿城而过,成就了无锡“太湖佳绝处”“运河水弄堂”的美名。境内5600多条大小河道组成的水网,更孕育了无锡“米码头”“布码头”“小上海”的历史盛名。

  可以说,水的好坏,决定了无锡味道的存续。

  然而,高度发达的传统产业,曾让无锡的水不堪重负。老百姓发出“钱包鼓了,水却脏了”的叹息。2007年,太湖蓝藻的突然暴发更以极端方式向人类提出了自己的抗议。

  痛定思痛,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围绕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拉长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促进无锡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

  从《水资源综合规划》到《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再到《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无锡的“水文章”从顶层着眼,从实处落笔,一步一个脚印,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列为全国试点并率先通过国家验收,水生态文明踏上持续推进不断深化之路。

  标本兼治的河湖治理“无锡模式”持续升级。为彻底扭转“母亲湖”的太湖生态形势,无锡通过控源截污、产业转型、生态清淤、蓝藻打捞、调水引流、河道治理、节水减排等科学治太举措同步推进,使太湖无锡水域水质从2007年的劣五类改善为四类,好转幅度大于全太湖,7个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稳定达标,连续11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治太工程完成率名列全省前茅。

  随着10年太湖治理,一批生态文明建设新制度、新方法应运而生。特别是在全国首创“河长制”管理,让“一把手”们亲自上阵挂帅:定期打捞河内垃圾漂浮物;设置水泵清淤换水;召开听证会、联席会,组织党员、志愿者、网格员巡河监督,逐步形成了“全覆盖、同参与、真落实、强监管、严奖惩”的管理特色,其管理模式更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无锡走向全国。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水举措,使这座一度迷失在钢筋混凝土森林里的东方水城被再度唤醒,水生态治理的华丽篇章就此抒写。

  蠡园街道环山河畔,河水波光粼粼,河边原本被居民私自“开垦”的菜畦被清理一空,河内重现鱼虾嬉戏。华庄街道,何古桥河道两侧驳岸修复、绿化等工程竣工后,水生态修复工程让曾经的臭水河再现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的喜人情景……

  近五年来,无锡河湖水质的接连跃升让周边居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漫步于太湖之滨,徜徉在蠡湖之畔,水生态城的气息扑面而来,马山国际生态旅游岛、古运河生态景观带、宜兴三氿生态风光带、江阴滨江生态风光带的构建,无锡城市水生态功能正日趋完善,展现生态绿色的美丽画卷。

  打造宜居都市,扮靓绿色生活

  扬名街道新联新村居民最近都喜欢一大早聚在刚刚投入使用的社区小游园里聊天、健身。老住户告诉记者,30年来,这里一直是一块环境卫生死角,居住在周边的居民深受其苦。今年上半年,扬名街道新联社区启动了治脏变绿工程,把新联新村及丁巷交界处的这个脏乱差地块打造成了一座健身游园,曾经废品杂物堆积,现在设置了文化宣传栏,增添了健身步道,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生态文明建设,本质上就是一场彻底改善全体市民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生态革命”。一座宜居的生态城,是本地百姓的生活之福。

  时间回转到5年前的秋天,雾霾突袭、PM2.5值爆表,灰暗的阴霾从天空渗透进无锡市民的心里。这几年无锡多措并举治气,让那些早上一睁眼就查空气质量的时光成了过往云烟。

  5年间,2738个大气污染防治项目陆续完工,先后完成热电行业整合整治、燃煤小锅炉整治、机动车污染防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重点行业提标改造、扬尘污染控制等重点工程,助推空气质量不断向好。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从2013年的201天上升到2016年的244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57.7%提升至去年的66.9%,6项主要污染浓度除臭氧有所反复,其余5项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连续两年被省大气办授予“大气污染防治优秀城市”。

  无锡景渎社区近3000户居民最近都养成了分类装垃圾的习惯。原来,景渎社区是无锡第一个引入“互联网 +”思维进行生活垃圾处理的社区。住户将可回收垃圾分类装袋后,在袋上贴上二维码,运营人员通过扫二维码就可知道是哪一户家里的,然后系统会自动为该户积上积分,用户凭积分可兑换洗洁精、纸巾、香皂等生活用品。

  记者在小区内看到,这里放置的新型垃圾桶有蓝色和红色两种。蓝色的桶上分别标注了纸张、玻璃、塑料、金属和织物,红色的桶用来投放有害垃圾,桶身上标注了废灯管、废电池、电子产品和过期杀虫剂,便于居民投放。

  “在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中,无锡将继续保持领跑姿势。”无锡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说,该市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精准发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以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为契机,集中发力抓好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整改;以“263”专项行动为抓手,突出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以“钉钉子”“啃硬骨头”的作风将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

  5年来,无锡构建了城市、郊区、乡镇一体化的绿色生态网络,新增造林18.6万亩、城市绿地3700多万平方米,2016年全市林木覆盖率和自然湿地保护率分别提高到27%、5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近43%,建成梁鸿湿地、长广溪湿地、蠡湖湿地等国家级湿地公园。其中,蠡湖湿地公园成为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开放式国家湿地公园。高新区科研路周边的空置抛荒地曾经渣土高垒,而今随着复绿工程的结束,已变身遍地鲜花、环境宜人的生态“样板间”,成为市民必来“打卡”的网红花海。

  转变发展方式,增进绿色福祉

  今年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无锡市的当家人、市委书记李小敏在题为《推进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无锡》的署名文章中动情地写道,“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建设美丽家园的根本之策。”

  众所周知,产业是无锡立市之本、发展之要、强市之基。做强产业与环境保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无锡要做到双赢,谈何容易?

  然而回顾无锡40年来的发展历程,尽管有许多曲折,但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绿色经济体系构建的道路上,无锡始终没有偏离大方向。

  在无锡运河岸边,国家级数字电影产业园已悄然崛起。这里已聚集了国内外500多家知名影视制作企业,《星球大战》《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捉妖记》《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大片、名剧,都曾在这里拍摄和制作。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崛起,正是得益于无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无锡市委市政府毅然决定搬迁当时无锡最大的轧钢厂——雪浪轧钢厂,在原址建设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实现了从制造业到创意产业的华丽转身。

  “好的经济政策从来都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而环保本身也是当前和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国家环保部前部长陈吉宁如此解剖绿色GDP的内涵。

  “十二五”期间,无锡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9.1%,五年提高6.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25%,建成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2.3%,五年提高8.1个百分点;农业园区化比重达到46%,五年提高33个百分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7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4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2%、居全省第一。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建成投运全球最快超算系统。全市万元GDP能耗、水耗五年累计下降26.6%和23%,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减排量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单位土地面积GDP产出达到1.84亿元/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

  展望未来,一副生态宜人、和谐宜居的瑰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无锡将大力实施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三个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产业结构,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与此同时,无锡还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通过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分类整治燃煤锅炉、发展清洁能源、减少落后化工产能、实施最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等手段,倒逼生产方式的转型、能源结构的调整,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无锡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记者 徐宁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