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思想周刊·前沿】善于“为他所用”
2018-10-30 07:3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评论园

  南京市委主要领导在调研新型研发机构时说,要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量身定制”灵活务实的人才政策,更好面向全球精准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使用人才。所谓“量身定制”,实质是从“为他所用”角度研究问题,“从他出发”调整思路和政策,“他”成了主体。“鞋子是否合脚”,取决于穿鞋体验。善于“为他所用”,方能把顶层设计和个性化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在动态完善中释放人才新政最大凝聚力。

  “不是猛龙不过江”,高端创新人才就是时代“猛龙”。人才竞争愈加激烈,“猛龙”过江已成常态。不过,“猛龙”过江不是来求谁重用的,而是寻找干事创业乐土大展宏图的。他们不会安于“被安排”,不会满足于“被动接受”,更需要创新资源能按照其运行框架重构,以便顺利实现种种创新梦想。如果地方只知“为我所用”,事事“从我出发”,待遇再优厚也未必能留住人。“城市求贤,君子择城。”总是“削足适履”,遇不到合适人才生态体系,“猛龙”就可能另谋出路。

  “为他所用”方能“为我所用”。姚期智院士率清华团队建立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短短几个月,已有10个孵化项目在有序推进中,涵盖金融、安全、智慧城市、智能网络、智能生活等多领域。此前诸多城市曾邀请他去创业,但他还是选择了南京。他说:“南京的创新环境优良,政策支持力度很大,使我们对研究院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人才政策能“量身定制”,最能彰显创新环境优势和引才诚意。而越是善于“为他所用”,越利于“为我所用”。

  联想到古代有这样一个例子——“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为何“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且能干成大事?说到底就在于能“为他所用”。比如商鞅变法直接触及权贵利益,若不是坚持改革权“为他所用”,历史很可能改写。以此看来,“为他所用”也是责权相当。嘴上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行动上总是“从我出发”,只能算“叶公好龙”。

  “为他所用”也是制度创新动力。江苏新出台“人才10条”有个亮点格外醒目:顶尖人才顶级支持,赋予创新创业更大自主权。从“最高1亿元项目资助”,升级为“一事一议”“不定框框”“不设上限”。而且,顶尖人才可自主组建团队、自主支配经费、自主使用设备、自主决定技术路线。一系列“自主”,意味着“为他所用”更充分了,也意味着人才政策正在由“先发优势”向“精准施策”转变。

  某地有关键岗位高端人才“出走”,当地在回应中声称“优秀骨干较多,对全局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这或许是实情,但多多少少也反映出一种心态:离了谁地球照转。这种心态不除,很难处处想着“为他所用”。无论是本土人才还是外来人才,也都很难“在这里存在,就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就地球而言,确实是离了谁都转。就科研领域而言,有无某个杰出人物及其团队,“转”的精彩程度肯定大不相同。摒弃“离了谁地球照转”心态,以“为他所用”之举倾情增强人才与地方黏度,应该成为执政自觉。刘根生

标签:人才;创新;政策;自主;善于;南京市委;合脚;城市;团队;成常态
责编:孟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