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思想周刊·前沿】用系统化思维推进苏北农民住房改善
2018-10-30 07:3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观看视频 请扫二维码

  苏北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史修松、沭阳县委副书记周铸、盐城市城乡建设局调研员吴其江、新华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记者杨丽(从左至右)。 刘 莉摄

  解放思想圆桌会

  嘉 宾:

  吴其江 盐城市城乡建设局调研员

  周 铸 沭阳县委副书记

  史修松 苏北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主持人:

  杨 丽 新华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记者

  解放思想需要解决实际问题

  主持人: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突出成效,把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向深入。苏北农村住房问题就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之一。三位嘉宾,为何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势在必行?

  吴其江:改善苏北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省委省政府从苏北农村实际出发,立足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部署。据调查,盐城地区农村一代房,也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农房比例高达60%到65%左右,房屋的质量普遍不高、比较破旧,这种现状迫切需要改变,才能真正让农民享受与时代同步的宜居生活。

  周铸: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意义重大。具体体现为四个“有利于”:第一个是有利于人民生活的高质量,住房的高质量是生活高质量的重要标志和表现;第二个有利于精准脱贫,“两不愁,三保障”是精准脱贫的基本目标,其中住房安全保障是重要内容;第三个是有利于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居住土地可以成片连方,这就为规模经营提供了必要条件;第四个是有利于拉动内需,新一轮农村建设必然会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拉动建筑材料、家居用品、家电等行业发展。

  史修松:改善苏北农村的居住条件,符合三个要求:第一,时代要求。十九大明确指出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实际上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江苏的高质量发展,苏北的发展是重点、难点,苏北的农村更是重点和难点。从民生保障方面来说,苏北的农村住房条件必须要改善。第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矛盾的要求。第三,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

  冲破思想樊篱是关键

  主持人:解决苏北的宜居问题,现在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期。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的住房条件,目前主要存在哪些难点,需要注意解决哪些问题?

  吴其江:首要难题,就是群众思想观念问题。像苏北地区,现在住在农村的农民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的居住习惯怎么改变,观念如何转变,这是目前最大的难题。我们的干部也要解放思想,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不能就房子抓房子,必须统筹来抓,把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尊重农民的意愿为首要原则,来解决要不要搬、往哪里搬等问题。

  周铸:我也认为思想上的困难,远远大于其他方面的困难。工作推进中,要防止出现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要讲系统性和辩证法。具体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对于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基层要快响应、快规划、快落实,但也要防止指导思想上的急功近利,时间安排上的急于求成,工作方式上的疾风暴雨。处理好“城”和“乡”的关系。不能就乡村来抓乡村,要和城市结合起来考量。让城市去反哺乡村,去带动乡村,也让乡村去融入城市。处理好“高”与“低”的关系。既要考虑高水平建设、高标准的配套、高质量的规划,又要考虑搬迁的低成本和低收入群体保障。处理好“软”和“硬”的关系。在注重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社区管理、文化传承、产业配套等软件建设。

  史修松:第一是选择合理地址。苏北农村居住较为分散,在推进相对集中居住过程中,对于集中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农村自然环境、地缘文化等,结合村庄现状、公共服务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第二是集中居住后的农民就业问题。各个村镇始终要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放在首位。加强乡村主导产业培育和发展,发展现代化规模农业,促进农业深加工发展等,让村民在家门口充分就业。

  第三是如何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相对集中居住必须尊重地方风俗习惯,结合村庄外围山水自然因素,充分保留苏北村居特色,保留苏北乡村的风俗风貌,突出历史和文化元素,体现地方和农村的特色,丰富文化内涵。

  第四是生态保护问题。在推进相对集中居住过程中,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加强污水、垃圾处理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推出系列“菜单”供农民“点菜”

  主持人:改善苏北农村住房条件,各地已有哪些探索性的做法?

  吴其江:2016年阜宁、射阳遭遇龙卷风冰雹特别重大灾害后,盐城出台了《全市农村康居工程三年行动方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改造完成15万户农村危房。全市学习和借鉴两县灾后重建安置点的成功经验,先后建成康居工程集中居住点300多个。

  根据盐城的农村特点和群众意愿需求,研究确立了向县城集中、向小城镇集中、向撤并乡镇集中等六个基本的集中方向,通过引导,让适宜搬迁集中居住的,集中居住;适宜就地改造的,就地改造。同时全市启动“十镇百村”试点,积极探索不同建设方式,为全市提供现实样板,在取得重点突破后逐步推开。

  周铸:沭阳县已经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未来三年搬迁4.3万户,建设44个重点集中居住区的目标任务。多渠道筹措资金,未来三年安排60亿元保障工作顺利推进;制定了系列菜单,提供了县城、城镇、乡村三个去向,高层、多层、低层和平房四种房源,60平方米到200平方米的多种套型供农民选择,充分保障农民的选择权;规定新建立的集中居住区必须做到“五通八有”,做到“通水、通路、通电、通气、通网”,“有绿化、有亮化、有污水处理设施、有垃圾转运系统、有公共厕所、有卫生服务站、有文体活动场所、有公交站点”。规模较大的集中区,配置村民服务、养老和幼教“三个中心”。所有的配套服务设施经费完全由县财政来承担。

  要让农村住房“留”得下来

  主持人:如何通过解放思想来稳妥推进各项工作,做好宜居文章?

  吴其江:一方面,抓好课题研究。盐城里下河地区,已有的村落建设,是特定时代所形成的,与农耕文化有一定渊源,也代表了整个苏北地区发展的一段历史。这一轮改善的住房能不能留得下来,能不能留50年、100年,形成文化积淀,还需在推进过程中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强调规划的重要性。要防止城市化,切勿把城市的小区、建筑,甚至城市的人文地貌带到农村,这样农村就变成了一个没有农村味道、留不下来的农村。

  周铸:有序稳妥推进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关键是要找准和明确党委政府的角色定位,当好政策、规划和舆论的引导者。要做到“三个不”——搬不搬迁由农民说了算,不搞强迫命令;搬到哪里去由农民自己选,不逼农民“上楼”;什么时候搬由农民自己定,不搞限时完成。

  史修松:改善苏北农村住房条件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农村宜居环境的改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一体化的。要统筹兼顾,以特色小镇和“田园乡村”为依托,积极实施“一村一品”产业策略,坚持“生态+”战略,让美丽乡村留住乡愁记忆。 本报记者 杨 丽

标签:农村;苏北;农民;住房;集中;改善;乡村;发展;建设;居住
责编:孟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