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1+13环省行 > 砥砺奋进新典型 > 正文

0

集中建新村 腾地兴产业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2017-07-18 09:35:00

  ——记沛县栖山镇胡楼村党支部书记王吉永

  砥砺奋进 我在基层(4)

资料图片

  从沛县县城坐上22路公交车一路向西,在栖山镇龙河路上,远远便能望见一排排整齐的建筑。那里,是距县城15公里的胡楼新村。这个不近城不靠矿的偏远乡村,近些年改变了落后面貌,成为江苏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如今,随着公交开进村, 胡楼又迎来新机遇。7月3日,站在胡楼新村公交站台前,村党支部书记王吉永用他一贯的大嗓门,道出发展秘诀:“我们不比基础比干劲,不比条件比精神!”

  若论基础和条件,胡楼在沛县属于“后进村”。沛县以煤炭闻名,胡楼没沾上资源的光,而且因地理位置偏僻,少有产业项目愿意落户,综合排名常年在全镇倒数。穷生乱。1998年,在王吉永上任前,村子的运转几近瘫痪,村干部甚至和百姓“打白条”,干群矛盾激化,上访四起。当时,干企业发家的王吉永被当地个体工商协会用激将法“挖掘”出来:“一个人富不算啥,有本事带老乡们一起过好日子。”当年30岁冒头的王吉永,刚刚入党,一种责任感让他热血涌动,回答干脆:“干!”

  刚一到任,王吉永挨家挨户走访摸情况,喊上老党员、老同志一起想办法,着力解决宅基地纠纷、灌溉等“老大难”问题。在修建水利设施时,村里拿不出太多钱,王吉永自家厂子贡献近8万块砖头,把桥涵闸站建了起来。因为灌溉有保障,第二年村里的粮食亩产比周边村子高出几倍。“老王干实事,不瞎搞,我们跟着享福,都支持他。”63岁的村民徐思保为王吉永点赞。

  在村民们的口中,王吉永多被称作“老王”,这和年龄无关,主要是因为他干书记时间长,大家信得过,而最让全村人佩服的,是他近年来干的一件大事:建房。

  王吉永走南闯北,在村里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他看到“别人家”的村庄干净整洁,一心想让胡楼变个样。当地6个自然村,分布分散,东西距离有3000多米,各种配套设施难以完善。2006年,随着国家推进新农村建设,王吉永更坚定了这一想法:集中居住建新村,腾地聚人兴产业。在王吉永的带领下,胡楼启动新村建设。他自掏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村干部和党员们也一起凑了10万元。村里在规划设计、资金管理、施工建设、项目监理、旧村复垦上实行“五个统一”,建起了占地300亩的胡楼新村,全村800余户居民已有九成入住,明年实现全部搬迁。

  老党员刘远元带记者参观150多平方米的两层新小楼,四室两厅两卫外加小院,只花费5万多元。“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大家一看好,很多主动要求建。”新村里学校、医疗、娱乐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生活条件不比城里人差。

  新村建起来,旧村拆迁后陆续“腾”出来的千亩土地成了发展“抓手”。王吉永经过多次考察,先是搞起黑木耳大棚,带动了200多个农户致富。近两年,他又整合零散土地,建起千亩桃园。“村里以200多亩集体用地入股,可以年增五六十万元集体收入,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和在这里打工也能赚钱。”王吉永说。冲着村子的潜力,两家纺织和设备制造的企业前来落户,近期就能投产。

  “不仅要干得实在,还要民主公开。”王吉永告诉记者,村里有条铁规:村支书不沾钱,村里所有开支都由民主理财小组按程序办理;不论大事小情都由群众参与,没有60%以上的村民同意就放弃。如今,胡楼形成了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保证“大家的事,大家说了算”。

  在“班长”王吉永的带领下,胡楼在全镇的综合排名,19年蝉联第一,村子成为省级先进。而他自己,连续多年获评徐州市“五星级村支书”,并当选省人大代表。眼下,王吉永又有了新目标,即按照江苏培育特色田园乡村的要求,打造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新胡楼。

  本报记者 王 岩

标签:

责任编辑:潘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