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人文周刊·记录】六旬报人田野调查古村落
2018-09-14 10:07: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六旬报人田野调查古村落

  “牛拴在桩上也是老”,这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王喜根常挂嘴边上的话。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人都有选择过什么样生活的权利。闲不住的王喜根退休后并没有“退下来休息”,而是以江苏“非遗”抢救志愿者的身份,到全国200个古镇古村落进行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花甲之年的生命追求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许多场合呼吁:“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现在已到了关乎传统村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成长于江南古镇,王喜根内心深处对于中国的古镇古村落有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在他看来,传统村落是中国的“箱底儿”,是不能消失的根,退休后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他希望通过个人行为的这种调查,能把经验分享给社会。

  挎着两个相机,王喜根出发了。江苏苏南、安徽皖南、湖南凤凰、广东潮汕、贵州黔东南、江西吉安、山西晋城、浙江南浔、福建武夷……200个古镇古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因为电视剧《白鹿原》的热播,他来到山西晋城的上庄古村,记录了一批品质高、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因为朋友的推荐,他来到广东陆丰石寨村,拍摄下了城高8米、环山而筑的石寨。始建于初唐的石寨,至今外观完整,宛如一只银环挂在雄狮的颈项。

  有的地方不止去了一次。2005年,王喜根第一次来到泾县桃花潭时,那里还只是个到处破烂不堪的“空心村”。2017年,当王喜根二度踏进桃花潭,情况已经有了明显改观。老宅修好了,抬首四顾皆美景,汪伦送李白之地也成了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退休前,王喜根是江苏一家报社的副总编辑,记者的职业生涯,赋予了他更多观察、记录、思考的视角和能力。中国的古镇古村落现状到底是什么样的?在关乎传统村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在调查中,他拍摄了大量图片,并写下了35万字的《拯救古镇古村落》的文稿。

  拿什么拯救你,中国传统村落

  王喜根所去之处,有三分之一是尚未开发的村落。不同地域的村落与地形、地貌、山水结合巧妙,虽幽居深处,却美若世外桃源,但也有一些问题客观存在着。

  今年7月,他冒着酷暑去了山东泰安二奇楼村,眼前的老人、小孩,和身后的石头墙上“关爱空巢老人”六个大字点中了这个村落的辛酸。还有一些有百年历史的古镇,也在岁月的侵蚀中破败不堪,木料捏起来就跟海绵一样,修缮的资金压力巨大。

  另外的三分之二,在古村落开发和保护的过程中,也存在“走偏”的现象。

  在王喜根看来,物质遗产是肌体,历史是血液,非物质遗产是外在的气质,三者共生共存,铸就了一个个古镇古村落的品格与风韵。但是在调查中,他发现一些地方政府拿到“中国传统古镇古村落”的金字招牌后,还没有对村镇保护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和措施,第一个念头就是开发旅游。投资商来了以后,按照“区域规划、产业策划、整体运行”的模式,运用文化创意改造村镇旅游。结果原住民“被上楼”,顾不上文物的“原建性”,“拆”字当头,粗制滥造。

  最让他痛心的是,七百多年历史的浙江某村,是目前全国保护最好、群体最大、形制最齐的一个古村落,却被硬生生地改为“八卦村”。为了自圆其说,村里大公堂前的圆形水塘被填埋一半,再加上一个水泥盖,搞出个“太极阴阳八卦图”,并大肆宣传,用无稽之谈来满足游客的好奇心。江苏某村号称“乾隆金屋藏娇的地方”,将未经证实、荒诞不经的故事编成广告词,不仅误导了游客,也败坏了古村落形象。

  大量的走访调查之后,王喜根越发觉得,虽然是退休后的自发行为,但自己有责任把所见所闻、把亮点和问题一起写出来,让社会来一起思考:究竟该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古镇古村落?

  村篱藩落,凡人小事之美

  退休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王喜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这个梦想差一点就无法实现了。

  2014年,刚刚领到退休证一个星期,王喜根就因为早期直肠癌住院了。“以后我要是背着一个人工排泄‘出口’,还怎么去古镇古村落调查?”他问医生,有没有技术可以一次性解决这个问题,不做瘘口。切除手术足足进行了4小时,醒来后他第一句话就是:结肠和直肠接上了没有?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那颗悬着的心才落下来。

  术后的王喜根一下瘦了20多斤,腿上的皮都能拎起来。可刚刚休养半年,他就迫不及待地上路了。路途艰辛,特别是一些偏僻的古村落,路难找又难走,可他却乐此不疲。烈日下主动提出用摩托车载他去村庄的小伙子,爬到高处拍摄完毕后农民老伯早已为他沏好的一壶乌龙,总是猝不及防地温暖着王喜根。

  在调查中,他走访了一些多年来坚持不懈保护和抢救古镇古村落的当地人,他们很多都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却还在为了“唤醒”村庄做着积极的努力。

  苏州的明月湾,如今已是西山最有名的古村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但是,坐落在孤岛上的这个古村,昔日也是冷冷清清,瓜果滞销,农民不富。一位叫秦伟平的小学校长提议将村里的古香樟、古码头、古街道、古民宅、古宗祠等人文资源转换为旅游资源,才有了今天活力绽放的明月湾,就连最初的那张五元面值的门票都是他动手设计的。

  “他们的义举让我肃然起敬,有这样的榜样走在前头,我们的古镇古村落就有救。”在这200个古镇古村落的田野调查中,王喜根记录了一批像秦伟平这样老有所为者的故事。步入老年,利用人生阅历和经验回馈社会,是他们快乐的源泉。 本报记者 陈 洁

标签:村落;他们;王喜根;什么;孩子;古镇;一个;退休;人生;选修课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