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思想周刊·前沿】善待“失败人才”
2018-09-04 07:11: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评论园 刘根生

  前几天华为总裁任正非谈人才战略时说:“我们要拥抱失败人才,不仅仅是拥抱成功人才。”理由是:“失败人才”大多受困于理想大而平台小,有足够大平台就可能成功。显而易见,这个语境下的“失败人才”并非败事者,而是怀揣抱负和才华的尚未成功者。

  “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陈景润窘迫时曾在路边摆小书摊维持生计,因厦门大学王亚南校长推荐进了厦大数学系资料室,又因华罗庚力荐进了中科院数学所,最终因歌德巴赫猜想闻名世界。古往今来类似事无不昭示我们:人才是“用”出来的,小池也养不出大鱼,足够大平台才能养成足够大人才。善待,意味着多在人才成名成功前为其“雪中送炭”,助其“化茧为蝶”,而不仅仅是为成名成功人才“锦上添花”。

  长效注射抗艾滋病病毒创新药艾可宁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首席专家谢东感慨:“我们最困难时,南京江宁区以股权投资方式,注入临床试验支持资金,并提供厂房等生产设施支持。16年磨一剑,历经150多项研究攻关,才有今日重大突破。”这又启示我们,“拥抱失败人才,不仅是成功人才”,还意味着以耐心抓创新。越是重大创新越具有不确定性,失败也越多。所有探索性失败不过是告诉你“此路不通”,当另觅新途。在科技创新之路上,不向前走根本不能轻易定义失败成功。把“十年不鸣也没关系”落实在行动上,让科研人员能够无忧无虑地潜心研究,才有可能收获更多“一鸣惊人”式成果。

  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姚期智院士说,现在地方人才政策已“相当不错”,但现有条款还受制于“帽子”,比如要看是不是“优青”等。他希望最好能有些量身定制类条款,便于“马上就可吸引人”。这实际上反映出,在人才引进中往往还偏重于“拥抱成功人才”。如今,人才“帽子”越来越多了,仅国字号青年人才就有“青千”“青拔”“青长”“优青”。“帽子”与水平和成就直接相关,重“帽子”也是为了有效破解有高原无高峰现象。但“帽子”数量终究有限,戴上“帽子”要耗时间,“唯帽子”误事误人。重“帽子”不“唯帽子”,善于拥抱未成名成功人才,需要放出眼光,多些差别化制度创新。

  创新可分为两类:一是“从0到1”,一是“从1到1个亿”。前者是原发性创新,属于垂直进步;后者是推陈出新式创新,属于水平进步。实现科技领跑,需要更多“从0到1”。原创突破式创新总是与更多失败相伴而生,走出高成功率误区,以耐心抓创新,以宽容和激励待人才,应成为科研生态。一个怀才必遇之地,一个“十年磨一剑”习以为常之地,“高质量发展”必定能因创新爆发力最大释放而成现实模样。

标签:人才;创新;失败;帽子;成功;拥抱;我们;任正非;华为;受困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