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思想周刊·前沿】教辅APP是帮手还是负担?
2018-09-04 07:11: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观点1对1

  “这款教辅APP是老师推荐的,但我们还是不太放心让10岁的孩子天天抱着手机看。”福州的刘女士说,刚过去的暑假里,孩子除了上培训班还要在线学习。不少学校为了推动信息化教学,在推广使用教辅类APP。

  甲方:教学的好帮手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是趋势。教辅APP进校园实际上是学校对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探索,有着积极意义。

  教辅APP为学校、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新的沟通平台,具有一定实用性。对于老师来说,教辅APP是个好帮手。比如,扫描改卷功能能实现一键批改。根据学生成绩、进退步情况,老师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对于学生来说,教辅APP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些APP提供丢分题、知识点掌握分析等,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改善学习行为。对于家长来说,可及时查阅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督促学生学习。例如,北京市的“免费在线辅导”,由政府买单,组织骨干教师开发,发挥了学校教学的辅助功效。

  然而,教辅APP进校园也存在争议,分析原因主要为:一是内容设计上存在缺陷,涉及学生隐私保护问题;二是收费缺乏规制;三是有家长担心其成为网络版课外培训载体,增加孩子负担。

  有些问题客观存在,家长的担忧也在情理之中。但对于教辅APP,不能因噎废食,要趋利避害,对其进行规范管理。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好“事前关”,建立教辅APP统一内容标准和备案制度,以规范教辅APP的行为。教辅APP上线前须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把关,内容设置科学健康,注意保护学生个人信息,收费规范等。同时,主管部门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对存在问题的教辅APP及时清理和下架,并进行相应处罚。其次,规范学校引入和使用教辅APP的行为。学校选择优质的教辅APP帮助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和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教辅APP,同时进行持续的质量评估。再次,家长协助孩子用好教辅APP。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开发者、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帮助监管,促进更新。

  总之,通过规范和管理,各方协力给教辅APP装上“安全锁”,让其真正发挥教学有益补充的作用。杨 丽

  乙方:提防逐利之“虫”

  教辅APP在方便家长和学生掌握学习动态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程序的问题俗称“虫”,有的“虫”错在编程,更多“虫”则是设计者的思路和目标定位出现了偏差。

  “虫”之一,背离教育初衷。有些教辅APP,明明是因材施教的工具,为何要设置“小学自拍交友”“暗恋心事房”等板块?明明是督促学习的手段,为何要内置小游戏,让学生乐此不疲?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转移。教辅APP一旦引入“互联网思维”,在泛娱乐化的背景下难免变了味儿,失去应有价值。

  “虫”之二,乱收费。正常收费无可厚非,但在一些学校和运营商眼中,教辅APP成为谋取不当利益的“金矿”。有的学校借推广为名,强制要求家长购买价格不菲的电子设备;有的APP部分免费、全功能解锁收费,但老师布置的课业恰好在收费内容中,家长不敢不交;更有甚者,有的教辅APP含有花钱买游戏币装扮角色等游戏内容,吸引学生付费。当教辅类APP成为“吸金利器”,不仅加重了家长负担,且易产生权力寻租的空间。

  “虫”之三,加重学生负担。教育部门规范中小学课外补课,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减负之举,而教辅APP的横空出世,则可能规避相关政策。有的老师在教辅APP上布置额外作业,变相补课,学生们“躲得过课外班却躲不过教辅APP”。被加重的负担不只是课业,还有眼睛,超时使用电子产品,会进一步造成视力损害。

  教辅APP的“虫”,反映出逐利的资本与教育理念之间的冲突。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学能力水平,需要依靠社会资本和外部力量,但主管部门也应早介入、勤“捉虫”,从联合开发、统一采购、内容审批、价格备案等方面着手,清除含“虫”APP的生存土壤,让教辅APP发挥真正的教育功能。袁 媛

标签:教辅;学生;负担;学校;教学;家长;教育;帮手;学习;老师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