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思想周刊·智库】加快推进江苏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
2018-09-04 07:08: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智库出品

  ○ 综合性科学中心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集群,聚焦关系根本和全局的基础研究领域,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加快引领性颠覆性突破,成为若干重大原始创新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跑者,为我省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 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有助于紧跟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构建我省集“原创思想—技术开发—产品中试—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全链条式创新体系,引发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知识源头供给。

  综合性科学中心被称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是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汇聚顶尖科研机构和人才,展开多学科交叉前沿创新研究,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对集聚的区域,到2020年在全国初步建成若干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从国家创新布局来看,江苏应迫切加快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这既是我省实现以创新为特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长远考虑,也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保持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领先优势的现实需要。

  新一轮区域间竞争的制高点。目前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三地已先后被批准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武汉、成都、深圳、西安等城市也在积极申建之中。这些城市的获批和申建,对高层次人才和重大科研项目产生了很强的虹吸效应。如果江苏不主动打造具有标杆意义的原始创新平台,不仅现有的科教中心地位和创新发展优势可能会降低或丧失,还有可能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中被边缘化。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是以我为主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确保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的关键。综合性科学中心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集群,聚焦关系根本和全局的基础研究领域,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加快引领性颠覆性突破,成为若干重大原始创新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跑者,为我省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提升创新显示度集中度的风向标。我省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力量雄厚,但同时也带来创新资源分散,“有高原无高峰”,缺乏有效的集成和集合,对于顶尖人才和项目的吸引力较弱等问题。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可以作为策源地和风向标,放大我省的基础科学特色和优势,在短时间内促进高端创新平台的集聚,催生变革性创新科技,对外释放影响力和辐射力,超前引领和带动周边区域乃至全国全球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

  促进创新链驱动产业链的连接器。当前提高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对于包括我省在内的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相互渗透融合加深,创新周期大大缩短。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有助于紧跟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构建我省集“原创思想—技术开发—产品中试—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全链条式创新体系,引发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知识源头供给。

  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牵涉面广、系统性强、投入规模大。与已申建成功的上海、合肥、北京相比,我省在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硬件设施要求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短板,迫切需要全省高位协调、统筹组织,共同推进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建设。

  凝聚共识,举全省之力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要把加快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和新时期江苏发展的新使命新定位结合起来,深刻理解综合性科学中心与江苏“两聚一高”“六个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关系,并将其放到全国甚至世界发展坐标中去把握,充分认识申建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实际困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举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

  凸显特色,把握好综合性科学中心总体定位。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应充分结合我省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目标,与其它国家科学中心既有错位,又要有效形成融合发展态势,才能增强其说明力和可行度。应聚焦网络通信与安全、生命科学及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坚持系统化思维、贯通式设计、全创新链布局,大力推进“紫金山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高起点、大力度推进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竞争地位。

  超前谋划,建设具有江苏特色的大科学装置集群。不低于3个大科学装置是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必备条件,而江苏目前在此方面基础相当薄弱,仅有未来网络、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在建,且分处南京和连云港。应集中有限的财力,推动大科学装置向南京集聚。加强与中科院的战略合作,积极争取已列入国家“十三五”后备项目的生物医学大数据、作物表型组学研究等设施建设任务,加强培育预研原子制造等具有江苏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科学装置,探索多种类大科学装置群的集聚和运行机制,打造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装置集群。

  战略引领,系统部署创新资源及成果转化链。坚持国家重大战略和国际前沿科技导向,围绕未来通信、人工智能、战略新材料及精准医学等领域,发挥科技计划配置创新资源的引导性作用,开展重大专项研究,发起大科学工程和大科学计划,实现重大突破和引领性示范应用。面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促进紫金山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化创新平台贯通式发展,推动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全创新链条,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高效利用及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

  加强集聚,高水平建设功能优化的综合科学城。国内外科学中心一般围绕大科学装置群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建设圈层布局、功能有序的综合科学城,从而汇聚顶尖学术机构和一流研发团队。加快确定南京综合性科学中心的核心区范围,建议提升麒麟科学城规划层次,按照“尖端引领、集中布局”的原则,突出科技商务文化等创新要素复合(TBC),打造国内领先的绿色生态智慧人文科学城,吸引国内外顶尖实验室、研发机构、大学、创新企业以及高层次人才入驻,成为我省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窗口。

  改革创新,加强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的制度保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省政府分管领导、相关市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全面领导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工作。引进战略科学家在重大科学问题、科技发展战略、发展规划、重大政策等方面发挥咨询作用。构建国家省市合作新体制,在人才、资金、土地等方面,强化关键要素保障。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落实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举措,在全省率先推动科研院所改革、科研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政策的先行先试,统筹谋划、系统化推进中心制度建设。

  (作者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省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丁宏

标签:科学;中心;创新;建设;综合性;科技;发展;江苏综合性;重大;研究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