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用
这是一个有关乡村振兴的“蓝图之问”:农村没有了鸡鸭鱼鹅还叫农村吗?太湖没有了“三白”(白鱼、银鱼、白虾)还叫太湖吗?这个“蓝图之问”,问到了很多人的心里头。
7月下旬,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进行的专题询问,直击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中的矛盾和问题。省人大代表王虎琴提问时反映,在“两减六治三提升”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中,一些地方对待畜禽养殖场的整治,简单采取禁养、关闭拆除的办法,立即引起全场的关注。省环保厅负责同志的回应,更是让大家看到有的地方工作简单化和一刀切,有的镇甚至不适当地提出了要建成“无猪镇”“无鸡镇”等等。他在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后,就下一步解决的方案和举措作了详细的应询。就在这个应询中,他提出了文前讲到的发人深思的有关乡村振兴的“蓝图之问”。
这个“蓝图之问”,提得好!应该说,乡村振兴,振兴出一个什么样的乡村,从中央到地方,是有明确目标的。党的十九大描绘的新农村美好蓝图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围绕这个美好蓝图,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把坚决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掀起了农村环境整治的热潮,特别是集中整治农村垃圾、污水和村容村貌,努力改变脏、乱、差的问题。但是就在这个农村环境整治中,鸡鸭鱼鹅成了整治的对象。鸡鸭鱼鹅,包括生猪,集中在农村,如果不加管理,鸡鸭满村跑,生猪遍地钻,畜禽粪便到处可见,其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话又说回来,一个望得见山和水,望得见乡愁的农村,没有鸡鸭鱼鹅及生猪,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设想一下这首妇孺皆知的五言古诗,如果没有生活,七岁的初唐诗人骆宾王再有天赋能哼出来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在南宋诗人陆放翁的眼里,有鸡有猪,是丰年的象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在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笔下,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俨然就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了。
鸡鸭鱼鹅,包括生猪、牛羊等,自古就与我国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可走向振兴的乡村,一些地方却拿它们开刀问斩,致使其生存权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振兴乡村,要有整洁的环境,这一点,理所应当。现在的问题是,要处理好鸡鸭鱼鹅等畜禽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显然,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中,鸡鸭鱼鹅等畜禽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要”的问题。那种农村环境一刀切、坚决不养鸡鸭鹅的做法使不得。畜禽养殖是农业农村的应有产业,也是新农村中的一道风景,不但不能一禁了之、一关了事,相反还应好好发展。这个“好好发展”不仅体现在要有一个畜禽养殖的好政策,还表现在应该有一个对畜禽粪便处理的新理念上、有一个对畜禽养殖的科学监管上。畜禽养殖与环境污染并不一定划等号。现在有一种说法叫:畜禽粪便垃圾,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畜禽粪便垃圾本身就是肥料,可对其进行资源化开发,推进畜禽粪便垃圾综合利用,实现生态优化、绿化。同时,加大对散养的鸡鸭等畜禽的管理,加大对排放不达标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查处力度,对相关养殖地区的环境适时监测。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表明,你用心了,鸡啊鸭啊也会守规矩的。如此一来,既可保畜禽养殖,还可保乡村环境,实现农业增收和环境改善的双赢。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要有整洁的环境,也要有鸡鸣鸭跑、鱼欢鹅叫的画面。
(作者为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朱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