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讲坛
响水地处盐城、连云港、淮安三市五县交界处,1966年建县,是我省最年轻的县份,也是全省发展基础最薄弱的县份,曾有“苏北兰考”之称。近年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响水以系统化思维推进精准扶贫,2017年底全县低收入人口脱贫率达52%,经济薄弱村达标率达82%,在全省12个重点帮扶县考核中列第一方阵。今年力争全县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所有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
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切实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坚持统筹谋划,把脱贫攻坚与产业振兴相结合,通过提升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带动脱贫攻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西兰花、浅水藕、大葱、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各镇规划建设特色农业园区。今年全县西兰花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成为全国西兰花发展第一县。响水九丰现代农业园区已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高档连栋大棚1500亩,建设面向上海的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通过区中园、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四个带动,把低收入户融入优势特色产业链,去年,通过产业扶贫带动5600多名低收入人口增收脱贫。在镇中小企业园建设精准扶贫就业车间,鼓励企业聘用低收入群众,鼓励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实现精准扶贫就业车间镇镇全覆盖,全县1600多名低收入人口通过一人就业、实现全家脱贫。同时,在全县评选表彰30名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创新奖补政策,把精准扶贫聚焦在产业项目上、聚力在扶志扶智上,实现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众项目帮扶全覆盖,让低收入户想脱贫、能脱贫,脱贫不返贫,走上致富路。
把盘活用好农村集体资源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经济薄弱村集体增收的新路径。以新思路破解增收难题,以新模式实现农村“三资”效益最大化。大力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全面排查全县各镇区学校、医院、中小企业园等公共光伏资源建设,由政府设立的灌江新能源公司统一规划和实施光伏项目,到今年上半年全县已建成45兆瓦光伏电站,实现光伏扶贫项目镇镇全覆盖。由县纪委牵头,农办、国土等部门参加,全面排查农村“三资”、摸清家底,全县核查出被占用和闲置的村级集体土地3万亩。把村集体资源量化入股到灌江新能源公司,实行入股分红,让农村集体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本。全县97个经济薄弱村,村村参股、按季分红,今年每个村可望分红超20万元,走出了一条村级集体增收新路子。
把改善低收入群众居住条件摆上重要位置,努力实现高质量脱贫。推进人民生活高质量,重点和难点是提高低收入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围绕提升脱贫质量,积极改善低收入群众居住条件,启动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改善低收入群众住房条件、建设美丽乡村和土地增减挂钩相结合,在全县规划建设86个农村新型社区,让低收入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优先进入新型社区。同时积极实施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工程,去年在全省率先出台健康扶贫实施意见,低收入户大病综合报销比例达90%以上。在全省率先实行低收入户子女上大学全程补助制度,本科生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确保所有低收入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影响学业。
党建扶贫作保障,推动村居干部形成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新气象。坚持抓党建强基层带民富,以“三项机制”激发脱贫攻坚活力。实施党建促扶贫工程,全面推开“支部+”党建富民新模式,全县新建产业型党支部183个,通过“产业+支部+低收入户”等党群共富机制。大力培树“书记+”带民致富新标杆,鼓励村支书带头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富民项目,量化考核,严明奖惩,把“三项机制”落实到基层。全县142个村已有68个村书记被评为项目书记,培强“不走的扶贫队长”。建立健全“党员+”牵手致富新机制,组织全县万名党员干部与低收入农户开展结对帮扶,做到党员亮身份、亮目标、亮责任,低收入户亮任务、亮收入、亮项目,结对帮扶情况与党员干部奖惩任用挂钩,不脱贫不脱钩,把党旗插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作者为响水县委书记 崔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