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专题稿库 > 正文

前沿|火车上该不该配备随车医生?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袁媛 杨丽   2018-03-07 07:53:00

  观点1对1

  甘肃天水籍的姚女士,2月23日带着父母乘坐K228次列车从天水去往广州,父亲姚先生上车后即突然晕倒。家属当即要求停车救人,但没有获准。两个小时以后,列车停靠陕西宝鸡站,姚先生已没有生命体征。

  火车配备随车医生 势在必行

  姚女士大年初八带着父母乘坐K228次列车,父亲突然晕倒后因得不到及时救治不幸逝世。从法律层面来说铁路系统有多少责任尚无定论,然而鲜活生命的逝去仍然令人惋惜。旅客急病虽是小概率事件,但每年全国铁路客流量超20亿人次,庞大的基数让需要救治的旅客数量不容忽视。列车员的急救培训处理不了重大急症,指望乘客中的专业人士救助也有可能会遇上无人响应的状况。侥幸难以托举生命之重,在列车上增设专职医护人员和医疗器械很有必要。

  近年来,中国铁路事业发展迅速,以高铁为代表的铁路运输成为国人主要出行方式。我们将高铁打造成为国家名片,除了扩大运营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外,管理的强化也不可或缺。旅客的生命安全是运输管理的头等大事,不同于公路运输的单车运量小和航空运输的单位成本高,铁路部门完全能够支撑得起医疗设备和随车医生的安排。目前最大的障碍在于配置医生带来的人力资源成本上升,这也构成了铁路系统“不具备条件”的重要理由。在医生来源问题上,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今年国务院发布了《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立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在大力发展全科医生的大背景下,配置铁路随车医生将迎来最佳时机。

  铁路运输空间密闭、时间较长,老弱旅客的身体负担较大。每年春运期间活跃的医生志愿者广受好评,足以证明配置随车医生的迫切性。可以利用好大数据,在旅客发病率高的车次上优先配置随车医生,并在实践中探索、完善一套管理体系,最终在全铁路系统推广。

  只要人民群众有要求,有条件我们要快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跟上。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铁路运输在内的每个行业、每个系统都要拿出改革的魄力和前行的勇气,演奏好各自的声部,共同合奏出光辉的新时代交响曲。 袁媛

  火车配备随车医生 暂不可行

  火车上旅客突发疾病甚至失去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有人建议火车上配随车医生,出发点是善意的,但真的可以付诸实施吗?

  在医院人满为患、医生都不够用的现实情况下,火车上配专业医生,医疗资源能否跟得上?火车上旅客突发疾病的事件虽时常见诸报端,但毕竟是小概率事件,为极少发生的突发事件配备医生,是不是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再者,火车上会出现什么样的病人,谁也说不准。配全科医生,看不了“细病”,配专科医生,配哪个科?有医生,是不是还需要护士,医疗设备、药品也得配齐,否则好医生也可能束手无策。总之,火车上配随行医生,现有的实际条件跟不上,操作起来也有难度,也正因为此,各国火车都很少配备随车医生。

  火车,是交通运输工具,也是承载生命的工具。出现紧急情况,尽快且尽最大努力拯救生命是铁路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不配随车医生,不是不作为,而是要用好现有资源。铁路部门应加紧制定并细化列车急救预案。首先,加强乘务员急救知识的相关培训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实施救助。其次,火车上一般都配有急救药箱,以后还可以适时增加除颤仪、氧气瓶等急救设施,并向每一位旅客提供图解式的使用说明书。再次,站方开通绿色通道,提前跟前方车站沟通,联系专业的医护人员,提前等候患者到来,与生命赛跑,尽可能缩短救治的准备时间。

  列车上的急救亟待法律制度的保障。列车上,经常可以听到广播找医生。然而关于医生在非工作时间、在非医疗场所实施急救是否合规,在法律上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如果救治出现意外,甚至招来不必要的官司,是医护群体共同的担忧。因此,列车上的急救急需法律“撑腰”,让医生没了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更勇敢地站出来。

  火车上配备随行医生的条件尚不成熟,但用好现有资源,做好以上这些事儿,旅客的生命安全也多了一道保障。 杨丽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