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专题稿库 > 正文

前沿|压岁钱怎么用,到底谁说了算?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8-02-28 07:35:00
“妈妈帮你存起来”,小时候常听这样的话,可是压岁钱就这么被“存”没了。这不,宁波有一位妈妈,把孩子的35000块压岁钱拿去买名牌包包,她说:“带孩子太辛苦了,买个包包是对自己的奖励。”

  “妈妈帮你存起来”,小时候常听这样的话,可是压岁钱就这么被“存”没了。这不,宁波有一位妈妈,把孩子的35000块压岁钱拿去买名牌包包,她说:“带孩子太辛苦了,买个包包是对自己的奖励。”

  甲方

  压岁钱里 该有孩子的话语权

  压岁钱究竟归父母还是孩子,得回归到压岁钱的本义来讨论。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魔,保佑小孩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既然压岁钱的本义是寄予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那么压岁钱本应是给孩子的。

  从法律上来讲,压岁钱也是归孩子的。比如《民法总则》第35条规定,“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也就是说,压岁钱父母可以代为保管,但钱的所有权还是归孩子的;压岁钱怎么花,父母要和孩子商量,而不能占为己有。

  压岁钱的寓意本是美好的,但处理不当,也会成为引发家庭矛盾的“导火线”。前不久,一位宁波妈妈把孩子的35000元压岁钱拿去买名牌包包,美其名曰:“带孩子太辛苦了,买个包包是对自己的奖励”,引发争议;云南一女大学生因父母离婚后不愿支付学费而将父母诉至法院,讨要5.8万元压岁钱交学费;温州乐清一位母亲取走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压岁钱,被老公和子女告上了法院……压岁钱矛盾甚至对簿公堂,都是长辈将孩子的压岁钱占为己有而引发的。

  其实,压岁钱的支配问题,反映的也是孩子和家长在话语权上的争夺。平日里,家长最好别对孩子约束得太紧,支配得过多,孩子需要自主权。况且当下,孩子的权利意识也越来越强。

  因此压岁钱这事,家长应该让孩子参与压岁钱的支配,家长从旁引导。压岁钱还是用在孩子身上,比如一部分用于购买几样喜爱之物,一部分用于学习,一部分用于储蓄、理财等等。教孩子记账,让孩子学着合理规划、分配,让孩子学着当家、懂得节约。如此这般,既避免了孩子乱花钱,又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又益于孩子成长、家庭和睦,可谓一举多得。杨 丽

  乙方

  压岁钱管理 还得父母多操心

  假期结束,回归工作的喧嚣,话题仍然离不开春节。压岁钱的归属问题是老生常谈,然而类似“宁波妈妈用孩子压岁钱买包”这样的新闻能年复一年地占据关注度,至少证明很多孩子对上交压岁钱有想法。压岁钱当然应上交,压岁钱管理,要有系统化思维。

  先谈谈为什么不能把压岁钱给孩子。除了“清流”广东,全国各地压岁钱动辄数百起步,一轮年拜下来能收上千甚至上万,这样的资金对孩子来说实属不能承受之重。说几句吉祥话得来的钱,能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愿望,让三观未健全的孩子支配压岁钱,无疑是把他们放在人性的火上烤。不劳而获的果子虽甜,注定会蛀牙。别说孩子,大人也一样,投资界用ABCD轮加码注资有其深刻道理,若无控制约束,少有人能在“容易钱”面前保持初心。

  再讲讲怎么让孩子理解上交压岁钱。压岁钱名义上是长辈赠予孩子,实际上是家长之间礼尚往来的结果,只有收回才能让人情礼金收支平衡。有父母的付出才能有孩子的得到,孩子收到的每一分钱的背后,是父母常年对长辈的孝敬、对朋辈的关照和对其他晚辈的付出。讲好压岁钱背后的故事,让孩子拥有感恩的心,并初步产生社会化意识。

  最后说说怎么管好孩子的压岁钱。压岁钱是孩子收到的赠予,家长行使监护权,使用时只能为孩子的利益。想借管理压岁钱加强孩子的财商教育,往往反而暴露父母的财商短板。建个学费专用账户存起来,这能叫理财么?未满18岁不能开户股票、基金,压岁钱的理财管理注定只能由家长完成。要拿出花投资人钱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压岁钱:备好新年的学费,这是当期的“研发支出”;补贴家庭用度,这是必要的“经营开支”;购买大件商品,以孩子的名字命名,这是“企业”的“固定资产”;拿出一些捐献爱心,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当然,像宁波妈妈一样“买包”无疑是错误示范,另当别论,这里不提也罢。 袁 媛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