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专题稿库 > 正文

0

悦读:问题是阅读的出发点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作者:解玺璋   2017-09-29 09:40:00
我想起张恨水曾经的忠告,莫劝人读书,搞不好就成了“何不食肉糜”,让双方都感到尴尬。

  读书管见

  有一天,我们中学同学群里讨论乃至争论起当下几乎所有群里都可能讨论或争论过的一些问题,大家的发言,情绪化的居多,理性的分析、认知比较少,我建议大家读一点书,或有助于讨论,并推荐了一些书和文章给大家。有人便不以为然,说我以读书人自居,瞧不起他们,也有说酸的。于是我想起张恨水曾经的忠告,莫劝人读书,搞不好就成了“何不食肉糜”,让双方都感到尴尬。

  的确,读书是一种内生的需求,为排除寂寞而读书,为求得知识而读书,为修身养性而读书,为一纸文凭而读书,都有自己的道理,无可厚非。不过,我的习惯是从问题出发,带着问题读书。当然,读书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有人就从个人的经验和感受出发,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个人的经验和感受固然应该被尊重,但仅有个人的经验和感受,却可能陷于某种局限。孔先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罔”字,一个“殆”字,把两方面的危害都讲到了。

  需要说明的是,带着问题读书,不是到书中找答案,也没有这样的书,把我们需要的答案写好了放在那里,供我们随时领取。我们看列入最近一个优秀畅销书排行榜榜单的这些书,大多数并非这样的功利和实用。《史记》不必说了,读史使人明智,可以鉴往而知来,这是千百年来读书人的共识。《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也许是最切近当下精神需要的,但也不是救世的药方,而是思想的启迪。记得我读《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时也有这种感觉,世界史是可以这样建构的啊。包括这部《伦敦传》,这真是一部奇妙的传记,它赋予一座城市以生命的历史,如果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生命的历史轨迹。

  很显然,有意味的书是可以调动我们的经验和感受,启发我们思考那些让我们困惑不安的问题的。有可能,我们的经验和感受在书中得到了印证,深化或理性化了我们的经验和感受;也有可能,我们的经验和感受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某种补充或纠正,使我们不再偏执于一时之得,一己之见。我相信列入榜单的这些书,是有这种“奇效”的,读者朋友选择这些书而读之,总会有自己的感悟和启发,或平复一段情绪,或得到一种思想方法,从而可以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换一种眼光,打量这个我们曾以为很熟悉的世界。

  榜单上的这些书都是读者朋友千挑万选选出来的,放在今年海量的出版物中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毋庸讳言,还有一些书,数量不少,仍是居高临下,耳提面命,一副令人生厌的八股腔调,非要给读者一个明确答案不可,告诉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其实这是很笨的做法,费力而不讨好,聪明的作者绝不这样做。我们希望这种面目可憎的书少一点,能够启发我们思考、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使我们更少困惑不安的书多一点。司马迁说到他写《史记》的目的,有这样几句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对于有追求、有抱负的作者来说,这个标杆虽高,至少是应该仰望的。而这样的作者多一些,则是读者之幸,读者之福。

  (作者为知名作家、评论家)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