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首届大运河文化节江苏八城新年行走活动 > 走运聚焦 > 扬州 > 正文

扬州:运河长子的时代担当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12-27 15:54:00

  编者按

  作为运河长子,扬州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该有着怎样的时代担当?近日,由市委宣传部、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州广电传媒集团联合打造的《市民论谈》访谈节目,围绕让运河文化可感可知、运河沿线重污染区整治等话题,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以及市民代表畅所欲言,共话运河长子的时代担当。

  如何让运河文化可感可知?

  主持人:运河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怎样才能让运河文化可感可知?

  顾风(文史专家):我觉得运河文化就是跟运河有关的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具体地讲,就是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加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的总和。从物质的来讲,大到城市、村镇,小到一个历史建筑,包括寺庙、民居、园林。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就更多了,如大家津津乐道的传统工艺。还有戏曲、民歌等,它的旋律和运河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我想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运河文化。

  周倩(市政协委员、市文化馆群文信息中心主任):我们要进行创新“活态”的模式,实现发展性的保护与生活化的传承相结合。比如,可以通过大运河盐业盐商盐运主题展馆群,中国大运河文化展示馆、邵伯大运河水工文化博物馆、南水北调水利风光园等不同特色的运河文化博物馆、展示馆、主题公园来展示。利用我们的园林景点、历史街道,还有水上游等方式,再加上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进行静态展示、动态表演。还可以将扬州原来老面粉厂一带,如汉兴祥蛋厂、振扬电灯厂等,开辟为创意文化产业区,集中展示扬州民族工业的发展史,让这条千年运河真正活起来。

  谭兴文(市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国家旅游局“十三五”规划里明确提出了要打造运河文化精品旅游带,扬州也正在努力,前期我们和扬州大学进行了对接,做了一些大运河文化旅游调研,下一步将抓紧启动大运河文化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争取让一些好的项目、好的业态能够沿着运河而建,真正地把扬州的运河旅游发展起来,

  成为扬州旅游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姜师立(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要讲好运河的故事,要利用运河边成长起来的扬剧、木偶戏等文学艺术的形式,来编演反映运河精神的一些文艺作品,并由扬州来牵头运河沿线的文艺交流、巡演和展览。要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比如打造运河文化博览城。要发展运河文化产业,弘扬创新、创造精神,培育我们新时代的扬州工,建设运河的特色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园区。

  用科技保护和传承运河文化

  主持人:保护、传承和利用运河文化,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对运河文化遗产加以现代化的改造,扬州有没有进行相关的尝试?

  赵浩岭(市科技局副局长):首先,我们通过实施科技专项来助推包括运河文化遗产在内的整个扬州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开发。今年市级科技专项有一个专项就是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重点支持扬州园林叠石、漆器工艺和生态园林修复。第二,通过科技合作引进创新资源,近年来我们与中科院电子所、遥感所合作,向上海一些高校院所引进了大数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助推运河文化遗产的现代化开发。我们现在正在准备运用遥感技术对整个扬州市的水域进行实时监控来保护。第三,通过培强企业打造载体来促进运河文化遗产的开发。

  运河沿线整治后如何规划?

  主持人:扬州是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为了保障一河清水北上,扬州果断关停、搬迁了一些企业,其中不乏一些利税大户,作出了不小的牺牲。如今面对空置的河滩,下一步是单纯地种树、恢复生态,还是因地制宜、适当地利用?

  陈洁(槐泗镇宣传科科长):槐泗镇补偿拆除企业花了近1.5亿元,对沿线的土地进行复耕,也花了几千万元,总计花了近两亿元。未来将按照江淮生态大走廊战略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要求,把沿线打造成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景的生态景观廊道,同时建设一条贯穿南北的骑行健身慢道,供市民亲水休闲。

  李健(凤凰岛景区营销部主任):保护,实际上就是一种开发。凤凰岛景区正在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去年我们不惜花巨资对凤凰岛景区里的一些不符合环境要求的游乐场进行了拆除,对景区里面游客比较集中的聚凤岛也进行了关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护湿地、恢复湿地。

  扬州如何做好运河的长子?

  主持人:长子的责任是作牺牲和表率,扬州如何起到运河长子的作用?

  孙明光(市文物局技术处〈世界遗产处〉处长):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后,经省编办批准,大运河申遗办公室改名为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继续接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协调组织实施大运河全线的保护管理工作,后申遗时代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将继续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在大运河全线巡查,编制巡查报告、保护管理报告、保护利用研究报告,承办国家文物局委托的相关会议论坛等。

  顾风(文史专家):长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比其他的兄弟姐妹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且还要做楷模。首先我们要做的,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遗产段和遗产点的保护。全社会要建立这样一个意识——保护大运河遗产是全社会的责任,人人有责。

  姜师立(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大运河是因为漕运而形成的共有的文化长廊,它无论是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都要进行带状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大运河保护和利用中要整体推进。扬州作为运河长子,要推动沿线城市形成协调联动机制,破除“一亩三分地”观念,共同发力。一是在保护上要形成联动,要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形成保护管理的联动协调机制。同时在制定规划时,要注意区域之间、联动部门之间协调和保护利用的并重。二是在传承上要体现联手,要联手挖掘运河文化的价值,要朝着建立运河学的方向去努力。同时要联合打造旅游文化的品牌,联合建设发展运河文化的产业。

  焦桐(评论员):长子在我来看,就是应该更有忧患意识和强烈的主体意识。“忧患”是我们不能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丢掉、糟蹋掉、破坏掉。“主体”是我们要发挥更多的引领、垂范、带动作用。要立足于当下,用当下的语言、方式、手段,面对当下的人群,来做遗产保护和开发。同时,要面对未来来看现在做的工作,兼容并蓄,不要固步自封,只有用更开放的心态,才能在运河的保护和开发上具有更多的先进性。

  本报记者王璐 整理

标签:

责任编辑:王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