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古镇同质化 讲好运河故事
依河而建,因河而强,是运河古镇共同的历史和特质。古镇作为运河孕育的明珠,承载着运河的历史和文化,集聚着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优秀而独特的智慧和文明。昨天,世界运河古镇合作平台建设第一次会议在扬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运河古镇相关负责人汇聚一堂,他们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借助世界运河展示平台进行推广,让运河古镇成为运河文化新名片。
运河古镇如何利用?
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结合
世界运河古镇合作平台建设第一次会议上,既有世界绿色设计组织这样的国际组织,也有上海社科院、上海交通大学这样的著名高校研究机构,也有浙江卓锐、浙江科澜知名的智慧旅游三维地理信息服务供应商,更有中行、东方汇富这样的国内首屈一指的基金管理者。
江都区樊川镇副镇长王慧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樊川镇位于江都区北部偏东,古山阳河和古淤溪河交界处,与仙女、大桥、邵伯并称为江都的四大古镇,加强世界运河古镇交流、交融,推动运河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大家共同的期盼。
“对我们基层而言,无论建设团队,还是资金实力,都难以企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整体顶层设计的高度,因此,针对我们乡镇的具体工作方案,更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我们落实到位。”王慧说,希望借助世界运河古镇服务平台宣传推介樊川镇,使他们走出一条古镇振兴的新路,同时,她也期待顶层设计与基层实际的无缝对接。
王慧建议,在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利用方面,运河古镇要坚持保护优先与民生改善利用相结合,使古镇原生态生活和原住民利益得到尊重与呵护。“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应该放在首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遗产保护与遗产周边环境整治相结合,在保护传承的同时,也与民生改善有机结合,将政府、企业、个人几方的力量聚集起来,形成共建大运河文化带的社会合力,使运河古镇可持续发展。”
借助运河古镇平台
吸引更多人到古镇游玩
北京通州区榆林庄坐落于大运河畔,享有“中国大运河第一庄”盛誉。在运河沿岸众多的村庄中,唯独榆林庄村是坐落在堤内的亲水小镇。榆林庄村三面环水,西有港沟河,北临凉水河,东面便是流淌千年的京杭大运河。漷县镇榆林庄党支部书记郝洪恩介绍,榆林庄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这里有乾隆皇帝下江南御赐村名的故事。
郝洪恩榆林庄村大运河文化馆,一千余平方米的展室里,展示乾隆御赐榆林图、四爷台钞关场景再现、小庙台儿运河祭祀,以及运河古文献展等珍贵展品和展览。
“参加世界运河古镇合作平台建设的会议,借助这个世界运河古镇展示的平台,让我们推荐榆林庄更有文化自信、村庄自信。”郝洪恩欣喜地表示,如今,城里人下乡已成为一种时尚,有了世界运河古镇合作平台,他也希望可以多举办一些活动,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推广,让古镇、古村落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让运河古镇焕发新生,吸引更多城里人下乡。
运河古镇避免同质化
研发文创产品讲好故事
淮安市码头镇镇长吴亚惠说,淮安市码头镇是一个古镇,始建于公元前221年,古称“马头镇”,后因黄河、淮河和运河交汇,成了水上码头,故称“码头镇”。
吴亚惠说,世界运河古镇合作平台这个平台应当是信息的整合体,跟古镇发展有关的、在古镇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项目、新闻、产品、事件、活动、观点等信息应该在这个平台上得到扩散、传播。借助这一平台,也可以扩大码头镇的知名度。“码头镇正在启动综合开发项目,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处于城镇化大潮中的中国古镇,既面临特色小镇建设的机遇,也面临产业转型的瓶颈,既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愿望,也面临改善生活的期盼。”吴亚惠提出,对于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古镇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与传承,同质化的问题需要专家学者加以研究,使各地的运河古镇更有特色。
吴亚惠认为,运河串起了沿线的城镇,从时空的角度来看,有很多运河故事可以挖掘,为此,她建议可以研发整体性的运河文创产品,让接地气的文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讲好中国大运河的故事。
记者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