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宪明自制的洒粪车简单实用。
外形酷似二轮小推车,装上两个离合器,电力驱动下,700多斤的有机粪肥,两分钟内就被均匀播散在田间……
这是泰兴市黄桥镇新洋村75岁老汉陈宪明自制的有机肥抛洒车。“有了这辆车,我们老夫妻俩再也不用费力拉车担粪,种植10多亩田更轻松了。”陈宪明说。
边种田边捣鼓,造出数十种机械
在新洋村,陈宪明是个远近闻名的机械制造达人。
走进陈宪明的家,偌大院落里摆放着焊机、冲床、钳板机、折角机等各类加工机械,虽已锈迹斑斑,但在主人的操持下,依旧能用。粮仓里架着三层工具操作台,铁质下脚料随处散落,这里俨然一座小型的机械加工车间。
曾经在纺织厂做过工,先进的织布机械让陈宪明迷上了机械制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陈宪明就辞职回乡,边种田边捣鼓农业机械。“人家都说‘实践出真知’。我本身就是一个农民,种田有经验,接触过不少农业机械,知道什么样的机械是农民最需要的。”陈宪明说。
乡村经常使用的打谷机是陈贤明最早制造的机械。为了弄清构造原理,他不顾家人反对买来一台老式打谷机,拆开仔细琢磨。“那阵子,老头子就跟着了魔似的,日夜围绕打谷机转。”陈宪明老伴丁惠玉没少埋怨。
最初,陈宪明只是依葫芦画瓢,从市场上购进马达、轴承等零部件,然后到机械厂请人加工,制造过程中,遇到难题就到原来工作的纺织厂找技术员帮忙。
后来,陈宪明发现老式打谷机又大又笨重,一个村里就那么几台,农民打谷时不得不提前预约,并且抬运时还得请好几个帮手,很多人都希望自家拥有一台小型打谷机。针对这一需求,陈宪明自己刻制不同尺寸的零部件浇铸模具,造出了大小不同多种型号的打谷机。
第一年,陈宪明制造的打谷机就卖出了10台,第二年达到上百台,此后他的机械制造之路变得一发而不可收。他还造出扬谷机、排风扇、摩托车减震器盖帽等数十种机械及配件。
自创有机肥抛洒车,破解农村多重难题
今年2月,陈宪明最得意的作品出炉了,那就是他花了七八年之久独立发明制作的有机肥抛洒车。
陈宪明夫妇俩一直种着10多亩水稻田,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老夫妻俩觉得种田力不从心。“虽说现在都是机械耕作、收割,但施肥尤其是使用有机粪肥,依然是个体力活,10多亩田,每年要人力担运有机粪肥400多次,很吃力。”陈宪明说,现在都讲究农产品绿色无公害,要想把粮食种好,还真离不了有机肥。
事实上,陈宪明夫妇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个例。在农村,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要想在青壮劳力少、留守劳力年纪大的情况下实现农产品无公害化,有机粪肥轻松施洒成为不少农民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2010年,凭借在机械加工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陈宪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制有机肥抛洒车。
没有可供借鉴的机械,没有图纸,这对陈宪明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过去总能借鉴、仿造,这次完全就是发明创造了。”起初,丁惠玉对于老伴的能力表示怀疑。
而陈宪明认为,机械原理是相通的,无非就是形状、用途的改变。他首先将三轮电动车的车厢拆下,找来塑料桶、铁皮、轮轴、离合器,在车厢上分别打造出储料桶、投料口,并用蓄电池驱动马达,带动离合器,实现边行驶边投料喷洒。“说起来容易,我前后做了上千次试验,先后解决了设备过重、拐弯难、播散不均匀等多个难题。”只有小学水平的陈宪明,竟然拿出一叠发明过程及原理详述说明纸。“他都是成功一次就记录一次,不断失败不断总结,老头子用了功了。”丁惠玉在一旁解释。
有机肥抛洒车就停在陈宪明家屋后的沼气池旁。陈宪明给记者现场演示,他先通过电动泵将沼气池中的有机肥泵到洒粪车储料桶中,然后利用电动车将粪车拖到田里,随着马达启动,70多岁的陈宪明双手架控有机肥抛洒车一路向前,边行驶边施肥,显得格外轻松。
采访过程中,记者还遇到了前来送有机肥料的马亚兵。马亚兵是泰兴市广陵镇的养鸡户,距离陈宪明家只有2公里,长期以来他都免费将鸡粪送到陈宪明家沼气池。“施有机肥是个力气活儿,老人年纪越来越大,我也有过顾虑,今后我的鸡粪怎么处理。”马亚兵说,现在老人发明了有机肥抛洒车,他就放心了。
陈宪明希望将自己的这一发明推广开来,一方面让农村畜禽粪便得到更好的处理和利用;另一方面减少化肥使用,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产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