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苏州】“红色军魂”守护大运河 姑苏区退役军人壮大运河治理社会力量
2020-12-10 10:0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杨玉静  
1
听新闻

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中,古城苏州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在流淌千年的运河时光里,大运河不仅雕琢了姑苏人家枕河而居的特色风貌和生活方式,也留下了大运河苏州段众多类型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举造就了苏州市姑苏区在当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特殊地位。新时代,新担当。姑苏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广泛发动辖区退役军人对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创新传承,为把大运河苏州段建设成为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的一段”献力。

提升姑苏运河水质

2020年7月10日上午8时,6位退役军人统一着装,胸前印着“守护运河”的标识,经过简单分工,随即带上分发的工具,就开始出发沿着大运河驳岸,一路巡查、保洁,同时对运河边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引导市民规范停车、及时清理河道周边垃圾等。他们是姑苏区金阊街道运河社区“守护运河”志愿服务队的成员,每月不定期开展2次以上河道保洁与护河宣传活动,坚守大运河段保护已有一年多了。

运河社区临近大运河苏州段的枫桥景区,景区内的寒山寺、枫桥、铁铃关、江村桥是省级文保单位,是苏州古城风貌的延续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枫桥景区向社会免费开放,为更好地保护大运河环境,运河社区发布了“守护运河”志愿服务招募令,发动辖区退役军人、网格员、居民群众等各方面的力量,用“绣花功夫”清理好、修整好每一段河道。

去年7月1日,“守护运河”志愿服务队在姑苏区运河畔的铁铃关双拥基地正式成立。活动现场,退役军人志愿者们纷纷在签名墙上签名,承诺做保护大运河的忠诚卫士。今年以来,“守护运河”志愿服务队的退役军人们常态化开展大运河的挖掘、保护、传承活动,通过发放“守护运河”倡议书、向公众介绍社区大运河文化展示内容等方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大运河环境,传承运河文化,呵护运河生态。

弘扬姑苏运河文化

为了展现当代姑苏百姓的健康体魄与美好生活,国庆节前夕,姑苏区在石湖景区举办了“健康走石湖小康看姑苏”、2020“迎国庆·庆中秋”大运河健康跑活动等系列吴地传统民俗活动,吸引了近千名选手参加,其中不乏姑苏区退役军人的身影。

石湖作为大运河的水源之一,起到了沟通大运河水系的作用,而姑苏区吴门桥街道辖区内有着丰富的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存。当下,姑苏区正围绕保护、传承和利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一段”。因此,在本届“石湖串月”民俗活动中,如何走出去,讲好大运河“苏州故事”成了一大重要课题。

“在近5公里的路程中,我们一边欣赏石湖美景、体验姑苏民俗,同时也感受到了大运河景观遗产的文化魅力和小康生活的美好。”姑苏区吴门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副站长季善爱说道。据悉,在此次“迎国庆庆中秋”大运河健康跑活动中,有着15年兵龄的季善爱带领着8位退役军人,以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行走在石湖山水之间,感受着自然山水、运河文化的魅力。

感受姑苏运河美景

“现在环境美了、河水清了,饭后出门散散步,由衷地感到自己生活真幸福。”家住博雅园的金云木欣赏着风景如画的街景,一边称赞道。每到傍晚,退役老兵金云木都会和老伴来到运河畔的双拥文化主题公园,在这个两千多平米的公园里,沿着双拥步道走上一走,很是惬意。

今年以来,吴门桥街道沿着大运河畔精心打造了文化氛围浓厚、创意独特、内容丰富、亮点纷呈的“吴门桥街道双拥文化主题公园”。该公园是姑苏区第一个以双拥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公园除涵盖了传统的绿色、休闲、健身、娱乐等特点外,更是广大退役军人、干部职工、青少年学生接受红色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国防基地。

据悉,双拥文化主题公园内设有军民互动雕塑、吴门同心园百姓大舞台、军事国防教育体验馆、双拥文化景观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长廊、八一议事亭、新时代强军梦的口号标语…园内升级改造后,还设置了老兵评弹书场、退役军人活动中心、老兵书画室、军旅印象展厅等场所。公园里到处可见双拥元素,将双拥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大运河的生生不息,见证着姑苏区浓浓的军民鱼水深情。”姑苏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郑云说道。据了解,每年的八一建军节、国庆节、春节等重大节日,这里都会开展以“军民心连心”为主题的系列庆祝活动,体现了姑苏区“万众一心跟党走,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