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连云港】灌云县侍庄街道特色养殖助力低收入户乘上小康直通车
2020-07-28 17:4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徐兆祝 周林  
1
听新闻

近日,灌云县侍庄街道朱胥村村民朱从春养殖的一群鸵鸟,悄然成为了当地“明星”, 吸引了远远近近老老少少的好奇目光,早早晚晚来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很好奇:这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鸟儿,据说一直生活在酷热的非洲大陆,怎么会落户侍庄的呢?

朱从春的儿子朱言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养殖鸵鸟的经历。

朱言说,起初,养鸵鸟是他和姐夫的主意。父亲朱从春是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多年来除了干农活是把好手,并没有别的特长,所以日子过得一直紧紧巴巴,属于村里的低收入户。但年轻的朱言不甘心生活就这样过下去,暗暗发誓要改变这一切。“这片土地上挖不出现成的金子,但可以让它长出金子来”。他和姐夫反复商量,在征求老父亲的意见后,决定根据网上获得的致富信息,尝试引进本地罕见的鸵鸟进行养殖。

据朱言介绍,鸵鸟的幼鸟10个月即可长到150斤以上,两年后成鸟达300斤左右。以每斤市场价格25元计算,一只成年鸵鸟售价可达7500元。而且鸵鸟蛋收入也很可观,一只鸵鸟一年可产下50到60枚蛋,一枚价格至少在40元,一只鸵鸟一年光产蛋收入也可入账2000元以上。

“鸵鸟属于特种养殖,不属于我国的保护动物,目前国内养殖很少,养殖前景广阔。我们也还属于起步阶段,还缺少经验,今年夏天雨水大,进的50只小鸟由于长时间在水中浸泡,一下子损失了一半,心疼得要命。”朱言说,经过扬州大学的鸵鸟研究中心教授点拨,他们才知道养鸵鸟光靠热情远远不够,还必须深入研究鸟的生活习性。

像朱言这样发愤创业的低收入户在侍庄街道还有很多,他们都在街道和村里的大力扶持下,靠特色养殖蹚出了一条奔向小康的独特道路。

侍圩村的赵井业一家4口人,由于2个小孩上学,家庭经济负担较重,于2015年底被评为村里低收入户,一直渴望脱贫致富,但苦于缺技术,不知道路该怎样走。村里干部在了解赵井业等几户人家情况后,积极协调街道劳保所、扶贫办和农科站,请技术人员到村里为他们举办致富技能培训会,系统培训养殖技术。赵井业于2015年开始承包3亩鱼塘,发展养殖产业,2017年底就顺利实现了脱贫。2018年,赵井业的养殖技术愈发熟练,加上垂钓市场发展旺盛,鱼类价格走高,产生了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但扩大规模的启动资金从哪儿来?赵井业为此急得团团转。街道扶贫办主任吴刚听了村干部反映的情况后,专程找到赵井业,帮助他申请了3万元的扶贫免息贷款。有了这笔钱,老赵迅速将自家鱼塘扩大到14亩,同时发展垂钓市场,通过网络传媒、钓鱼平台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一下子引来了县城许多钓鱼发烧友,生意越做越好。后来他又扩大养殖范围,散养鸡、鸭、鹅、羊、黄牛等多种家禽家畜,实现多途径增收。现在,赵井业家每年收入已达10万元。

吴王村的吴述宽也是扶贫政策的受益者。他过去靠着传统的粮食种植,收入微薄,后来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发展肉牛养殖,用5万元的免息贷款饲养了11头肉牛。每头牛的收益在7000元左右,加上母牛产的幼崽,一年净收入至少有10万元,加上承包的20多亩庄稼收入2万元,吴述宽“华丽转身”,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不动脑筋是永远脱不了贫致不了富的。大路千万条,但必须要有勇气去趟才能实现目标!”从朱言他们朴素的话语里,我们看到了侍庄街道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是的,路在脚下,事在人干。每个人只要咬定目标,发奋努力,脚下的大地一定会慷慨给予丰厚的回报!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