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月底,高淳区和睦涧村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今年的二次分红。和睦涧村村民王立兵算了一笔账,家里7亩田入股,算上土地分红和在合作社打工的报酬,一年能有近3万元收入,比以前自己种田时翻了好几倍。“这一切都是‘大米书记’带来的实惠。”王立兵说。
村民口中的“大米书记”是和睦涧村党总支书记、合作社理事长魏统田。为了寻找一条“党建强社,合作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魏统田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结合起来,组建和睦涧村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同步建立合作社党支部,形成了“以田入股,农户变股东”的新发展模式。
魏统田任书记前,一直在外自己创业,尽管事业发展顺利,但他心里一直记挂着父老乡亲:村里一无产业基础,二无致富人才,大家日子过得紧巴巴,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好日子?2009年,魏统田欣然服从当时的镇党委决定,回村担任和睦涧村党总支书记。
那时的和睦涧村是个经济薄弱村,全村851户农户,贫困户就有70户,人均年收入不足7000元,村集体经济在镇里排名垫底,“两委”班子干劲也不足。魏统田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提振班子精气神,他定下“铁规矩”:“两委”班子成员集体戒烟,不吃村民一顿饭,也不允许班子成员插手村里任何一个工程项目。规矩定好了,村干部们的腰杆硬了,威信也高了。
任书记以来,魏统田逐渐养成了几个习惯:每天早上到村里转一圈,一路上和村民拉家常,听听他们对村里发展的建议;每周一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学习上级政策文件,把群众的建议摊在桌子上,一条一条过……这些做法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大家开始齐心协力支持村里发展。
“记得刚上任那年的年底,清淤当家塘,4个月一下子花了140万元,当时村里包括人员工资在内,集体账户上只有20万元。这笔账压在心里,我连续几个晚上没睡好。”魏统田告诉记者,他只能与承接工程的几个包工头商量,分期付款,花了好几年时间才还清这笔账。这件事让他意识到,要做民生实事,村集体得有钱。
摸实情、查症结、找出路,“两委”班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集体分析讨论,决定利用和睦涧村靠近胥河、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和市场需求,发展有机大米种植。
为了做示范,魏统田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凑了5.1万元,承包了300亩地,带头干了起来。因为种出来的大米品质优、口感好,销量不错,当年就赚了80万元。村民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大家纷纷以田入股,村里也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主营有机大米种植、加工、销售,成为国家级示范社,“和睦涧”有机大米的名头也越叫越响,连续8年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获“江苏省名优农产品”称号。
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里富了,为了让每户村民收入有保底、生产有保障、生活有奔头,在魏统田的提议下,村“两委”集体研究决定,入股村民除了每年享受保底收益外,年终还能享受二次分红。王立兵说,以前,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剩下一些老年人,种粮不成规模、收益有限,村里的土地三分之一抛荒,现在有了合作社,这些抛荒土地都入股了。
魏统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和睦涧村村民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目前,已有入股土地3600亩,455户农户变身股东。同样一亩地,以前农民自己种一季稻一季麦,每亩纯收入五六百元,现在种有机水稻,每亩纯收益均超过2000元,再加上分红,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2018年,合作社经营性收入达853万元,村民分红142万元,70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现在的和睦涧村,不仅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穷帽子,而且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综合实力百强村。村“两委”班子把村集体股份分红用于村级公益事业,从修桥铺路到基础设施建设,村里面貌焕然一新,被评为江苏省“生态文明村”。今年11月,魏统田也入选全省首批“百名示范”村书记。
最近,魏统田又在张罗村里的观光农业方案。他说,虽然这几年凭借有机大米,村集体经济发展很快,但村“两委”班子未雨绸缪,在提升农业附加值上想点子,打算在村里闲置小学校址上建设青少年培训基地,充分挖掘以有机大米为特色的稻乡文化,融入稻田大地景观、稻草艺术体验、传统美食品尝等生态旅游元素,全力打造田园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