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苏州】相城区阳澄湖镇:一只蟹做出深奥文章
2019-08-20 17:2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若非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生苏州。大闸蟹又称清水蟹、中华绒螯蟹,是中国享誉盛名的美食。近日,阳澄湖的“六月黄”大闸蟹已经上市。阳澄湖镇的蟹农们逐渐忙碌起来,用开壳见黄、味鲜肉嫩的“六月黄”来满足各地食客们一年一度的期待。

  地处苏州市相城区东北部的阳澄湖镇出产最优质最正宗的大闸蟹,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之乡”称号。阳澄湖镇因湖得名,以蟹为荣,但手握大闸蟹的“金字招牌”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如何不断提升大闸蟹品质,保住消费者的口碑?如何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生态效益?如何利用大闸蟹产业富民惠民……

  针对上述问题,当地树立了“绿色、生态、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传统农业发展,同时完善大闸蟹产业链条,让产业红利普惠更多百姓,围绕一只蟹做出了深奥文章。

  从试点到全镇推广,标准化池塘养出“生态蟹”

  7月11日,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得部分嘉宾来到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参观这里的“阳澄湖1号”中华绒螯蟹养殖示范基地。当听到池塘里的养殖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II类标准时,不少嘉宾发出赞叹之声。

  基地保持优良水质的“法宝”是应用了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的标准化养殖池塘。早在2016年,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就开始试点标准化养殖工作,首批完成了3000亩池塘的标准化改造,并通过绿色护坡、种植水草、投放螺蚬、高密度增氧等生态手段,对标准化池塘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以提升池塘水质。

  如今,养殖池塘的标准化改造工作已在全镇范围内铺开。围绕绿色、生态、高效的发展目标,阳澄湖镇对辖区所有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形成3.25万亩规格统一、设施齐全、模式先进、效益显著的标准化养殖池塘。

  “大部分池塘初建标准不统一,布局散、规模小、养殖年限长,且存在池塘淤泥堆积、年久失修、堤岸坍塌等问题,养殖尾水更是直接排放,已不能适应现代养殖业发展的需求。”阳澄湖镇农技办主任郑祥英介绍,改造区域由相关部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连片开发、整体推进,因地制宜地对池塘形状、大小、深度、进排水进行改造。

  标准化改造中的一项重点就是新增尾水处理区。据介绍,改造前的养殖尾水都都是直接排入周边河道,这样会导致阳澄湖周边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改造之后,池塘养殖水通过排水沟进入尾水区进行集中净化处理,再排入附近的内河,并由提升泵站实现水体循环利用,水质大为改善。

  阳澄湖镇陆巷村的一处尾水区内种满了黄菖蒲、翠芦莉、美人蕉、花叶芦苇等多种水草,还铺着几朵睡莲。“这就是我们按照养殖区域面积8%进行配置的尾水区。”陆巷村党总支副书记林雷介绍,除了水生植物外,池塘里还投放了螺蛳、花白鲢等水产,可以吸收并减少氮、磷等有机物的排放,起到生物净化的效果。

  产学研一体化,3项核心技术孕育“科技蟹”

  6月26日,由阳澄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2015年度苏州市产业技术创新专项——阳澄湖现代农业科技园集成创新工程项目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

  该项目以虾蟹混养为研究对象,以物联网技术为载体,以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追求目标,进行新技术、新装备的集成创新,构建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体系,以实现水产品生态养殖与追溯体系“最后一公里”的突破。得益于新技术的运用,2018年,农产园在521.3亩的核心养殖基地实现亩产商品蟹153.6公斤、青虾123.9公斤,比2015年新增亩效益1466.6元。

  上述项目是阳澄湖镇发展科技农业的缩影。近年来,阳澄湖镇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苏州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依托其人才和技术优势开展多项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成功转化应用多项高新技术和专利发明。

  在淡水蟹养殖方面,阳澄湖镇已经拥有三项核心技术,除了在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中广泛应用的池塘生态修复技术外,还有“863”绿色养殖技术和“虾、蟹、鱼” 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863”绿色养殖技术即亩放扣蟹800只、回捕成蟹600只、亩产3万元的养殖模式。“这一养殖模式具有很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条件是‘好种’‘好水’和‘好饵’。”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张铖说,“好种”即选用自己培育的“阳澄湖1号”中华绒螯蟹种苗,“好水”是指通过种植水草、投放螺蚬等一系列举措,营造出最适宜河蟹生长需求的水体环境,“好饵”指通过科学配比、精准投喂,实现全过程颗粒饲料喂养,实现高吸收、低污染、零排放。

  “虾、蟹、鱼”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指以河蟹为主养品种,搭配养殖青虾或罗氏沼虾,再投放一定比例的鱼类——这样既能提供饵料来源,也能吸收消化排泄物,从而形成一个有机循环系统。

  发包+养殖+电商,完整产业链带出“富民蟹”

  大闸蟹给农村集体资产带来了崭新的“春天”。“经过改造提升的标准化养殖池塘在集体资产交易平台上进行线上竞价发包,利用市场的力量提高了收益。”阳澄湖镇集管办主任方根生介绍到,2017年起至今,阳澄湖镇的标准化养殖池塘亩均年租金从改造前的几百元提高到了1500元左右,最高一个标段亩均年租金甚至达到了4150元,使集体资产得到较大增值。

  “以前的水质太差了,现在水质明显改善,好水才能养好蟹。”有着20多年养殖经验的蟹农朱建民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信心。在今年1月的竞价会上,他以亩均3500元的价格承包了419.8亩标准化养殖池塘。

  承包价格看起来高昂,但朱建民却觉得值。“此前在散塘里养蟹,水质并不是很好,不管是蟹的重量还是口感都差一档。”他解释道,此前散塘养殖的成蟹均重在3两左右,而今年最终成蟹均重预计在4.5两左右:“这样的蟹在市场上会很好卖!”

  通过大闸蟹致富的不只是养蟹的蟹农,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通过电商同样从大闸蟹的生意中分到了一杯羹。

  85后的顾敏杰是阳澄湖镇消泾村人,也是阳澄湖大闸蟹电商第一人。2008年,他退伍回到消泾村。当时他在村里养蟹的父母并没有很多销售渠道,每到蟹季常为卖蟹犯愁。

  顾敏杰从当时刚刚起步的电商中嗅到了商机。他与同学合伙注册了苏渔水产有限公司和淘宝店铺“今旺大闸蟹”。2009年至2017年,顾敏杰的大闸蟹网销额从300万元做到了1亿元以上。

  在顾敏杰的带动下,消泾村的大闸蟹电商异军突起。2017年,全村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电商有12家,其中3家超5000万、2家超1亿。大闸蟹电商还催生了扎蟹的行当,从事扎蟹的工作的主要是村中闲散中年妇女,蟹季可赚取4万元左右的收入。消泾村也先后获得中国淘宝村、江苏省电商示范村、江苏省电商十强村等荣誉。

标签:池塘;标准化;阳澄湖镇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