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菱
野大豆
9月8日,调整后的《国家重点野生植物名录》(简称名录)正式公布,新名录的物种数超过了1100种。对照名录,记者发现,作为平原地区的扬州,“国保”植物很少,有记录的只有野菱、野大豆、水蕨、中华水韭、莼菜、小勾儿茶等。
为啥它们不是“国保”?
名录中,不少物种的名字其实大家很熟悉,这些植物在扬州也很常见,如银杏、水杉、五针松等,那么它们为啥不是“国保”呢?
扬州职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教授陈卫元解释,这些植物虽然在扬州很常见,但它们并不是野生种群,而名录中需要保护的物种,指的是这些物种的野生种群。
“比如银杏,尽管扬州有超过一千年的古银杏,但它依然不属于名录中的保护物种。”陈卫元说,扬州的银杏,属于人工栽种,“它可以作为古树名木进行保护,但不是名录中的保护植物。”扬州野生植物群落其实比较少,而且分布也比较零散,这与扬州的地理环境有关系,“作为平原地区,人类活动频繁,开发也多,对环境的改造也多,因此野生植物群落就少了。”
野菱野大豆资源较丰富
从有记录的“国保”植物来看,扬州的野菱、野大豆资源比较丰富。
2016年,高宝邵伯湖渔管办对高邮湖区的水生植物进行过一次摸底调查。当年10月,调查人员在湖区调查发现,这里的野菱资源比较丰富,多个调查地点都有野菱分布。每年,湖区水位跌落后,会有无数的菱角种子暴露在沙滩上,相比人工种植的菱,它们个头很小,菱角也非常锋利,但里面的菱米吃起来很香甜。过去,在高邮湖区,野菱是渔民经常采食的。随着高宝邵伯湖的全面禁捕,野菱采摘也被禁止,这无疑对野菱资源的保护非常有利。
扬州大学高红明老师,曾对扬州野大豆资源进行过分析调查,发现湿地芦苇丛野大豆分布较多。记者近年来也在扬州多处近水地发现野大豆。高红明认为,虽然野大豆资源比较丰富,但野大豆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很紧迫,而且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一些区域的野大豆资源呈现衰退趋势。
对于野生种群丰富的野大豆,就是因为其是人工栽培大豆的近缘祖先种,加上其种群有衰退的趋势,因此才被列入名录。
这些“国保”植物已罕见
水蕨、中华水韭、莼菜等“国保”植物,很多年前在扬州也是比较常见的,但随着环境改变,这几种植物在扬州也很难见到了。
水蕨,目前在长江湿地有少量分布。邗江区曾组织专家考察湿地公园,在公园里发现有水蕨分布。水蕨对水环境要求很高,而且喜欢生长在水稻田边,过去这种植物在扬州很常见,但随着农药化肥的推广,分布范围快速缩减。
多年前,扬州大学金银根教授曾在宝应等地发现中华水韭。不过,当年调查时,仅发现少量。
莼菜,曾在高邮湖湖也比较多见,它与蒌蒿、芦芽、野芹并称为湖区的“春四鲜”。高宝邵伯湖渔管办景晓滨还记得,湖区渔民很喜欢采食这种植物,但现在也很难在高邮湖见到了。
小勾儿茶,突如其来的惊喜
小勾儿茶的出现,让林业专家很是惊喜。它是我市在对全市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时,意外在江都发现的。
据悉,小勾儿茶是鼠李科小勾儿茶属植物,在我国分布范围比较狭小,而且常常形单影只,因此也是《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极小种群(狭域分布)保护物种。
调查发现,在江都出现的小勾儿茶并不是人工栽植的。
小勾儿茶树型优美,果实艳丽,为我国特有物种,也是濒危物种。小勾儿茶在《中国植物志》中有记载,但《江苏植物志》没有收录,发现它现身后,专家已建议在《江苏植物志》修订时收录。
记者 向家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