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奔跑在全球开发的前沿扬杰研发工程师有支 “90后军团”
2021-01-31 10:27:48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扬杰为“研发之星”颁奖。
  记者 孙炎 陈高君
  如果说中国制造意味着“跨越”,那么中国智造则意味着“比拼”。眼下半导体进口元器件国产化良机呈现,中国电子元器件能否拼过国际竞争对手,进入主流供应链,备受关注。
  近日,排名功率半导体行业国内第二的扬州市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研发之星”新鲜出炉,总共6位,一位是“80后”,其余5位都是“90后”。年轻朝气,还带着一丝青涩,当“研发之星”的照片在公司大屏上反复滚动,扬杰研发中心的“90后军团”正用青春为创新代言,为中国智造种下希望。
  营造创新环境和氛围 ——站在“巨人”肩膀上做研发
  肖宝童,1997年出生,2019年加入扬杰,负责开发的PV60A、GF030产品已顺利通过客户大电流能力验证;
  马斯雯,1995年出生,2018年加入扬杰,2020年主导汽车电子产品芯片的开发与验证,已有15款产品批量供货;
  原江伟,1992年出生,2018年加入扬杰,2020年主导完成Ansys仿真软件导入,目前负责某款碳化硅新产品开发项目;
  ……
  “除了我之外,我们研发中心30多个研发团队领军人平均年龄仅有30岁。”扬杰研发中心总监周理明说,“别看他们一脸稚嫩,我们称呼他们都是肖工、马工、原工……”
  在寻常认知里,研发工程师一般都要经过多年锻炼,扬杰这些初入职场的年轻工程师却能脱颖而出。
  2020年,通过大量对照实验,在热分布、热应力两个仿真软件模块导入上,原江伟工程师团队达到了国内同行先进水平。原江伟介绍,电子元件在工作时会发热,如何让发热均匀从而延长元件寿命,通过仿真软件导入各种维度的模拟设计验证,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拿出最优设计方案。“如果没有仿真设计,开发出的产品得先打样,再反复测试查验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返工是常态,既耽搁了研发进程,也增加了研发成本。”
  仿真软件集合了相关领域设计问题全球顶尖专家的解决算法,在这样的平台上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就相当于将行业中专家、精英们的智慧结晶信手拈来。为了面对面、手把手解决技术上的实际难题,研发中心每周进行两次培训,请来讲课的老师,要么是一流大学的知名专家,要么是一流企业的CEO。
  “‘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这句话也是我们的肺腑之言。”原江伟说。
  指着研发中心一排排电脑,周理明说:“研究人员用的电脑,也就三四千元一台,但这些电脑里面配备的仿真软件,价值达三四百万元。”
  在周理明看来,公司营造的良好创新环境和氛围,使得研发人员站在了更高、更前沿的起点上,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年轻工程师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空间。
  提升研发能力和水准 ——可以拍着胸脯跟老外叫板
  一半是研发中心开放式办公场所,一半是研发中心实验室——在扬杰研发大楼三楼,从新品研发到测试定型,实现“一站式”无缝对接。
  “测试中发现问题,走出实验室大门即可坐到电脑旁再度研究解决,提升了研发效率。”周理明介绍,每个项目从新品研发到产品成熟要经过三次测试验证,样品阶段、小批量阶段和批量阶段,只有每一次测试都合格了,满足设计要求,才能定型,推向市场。
  2018年6月,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的扬杰研发中心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实验室集聚了各类大中型实验、检测设备70余台套,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平台。“可以满足国际上功率半导体任何试验项目的测试需求。”周理明说。
  从零下50摄氏度到高温200摄氏度的极限温度测试,到极限压力测试、密封性测试,再到失效分析实验……研发的新品性能如何、寿命多长、失效点在哪、下次怎么改进,在这个实验室,可定性定量地把这些问题全部展现出来,从而找到精确答案。
  原江伟已记不清拜访过多少国内外知名高校、先进企业的研发实验室,一路对比下来,他信心十足:“通过一系列严格测试,扬杰自主研发的产品可对标国际上任何先进的同类产品。”
  做研发就是要找最强对手“掰手腕”。周理明认为,短期来看,实验室几千万元的投入见不到一点经济效益,但有了它,大家心中就有了底气,可以拍着胸脯跟老外叫板了。
  “在新产品立项之初,我们就有信心直接瞄准同类产品全球最高水平,性能跟你一样,但价格比你还便宜。”原江伟说。
  越来越多“80后”“90后”立下了“军令状”,扬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开始呈现井喷式增长。
  在业内,36个月以内的产品被称为新产品。2019年,扬杰新产品产值占销售总额的14%;2020年,新产品产值占销售总额的19.3%……从“90后军团”手中出来的新产品,正打破国际垄断,成为企业腾飞的“中流砥柱”。
  在创新中打开全球视野——奔跑在全球开发的前沿
  太阳能光伏旁路二极管是扬杰的“拳头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30%。
  当一片云或者树叶遮挡住了一块太阳能电池板,这种二极管能让其他电池片所产生的电流从旁路流出,使太阳能发电系统继续发电,不会因为某一块电池片出现问题而被烧掉。
  小小的二极管,在扬杰已完成了四次迭代,从模仿,到追赶,再到超越,成功打开号称“二极管王国”的德国市场,实现了“反向输出”。第四次迭代主要出自扬杰“90后”研发工程师肖宝童之手。
  在一次下游厂家新品研讨会上,周理明带回了太阳能电池板将出现40安培大电流产品的信息。“以前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均以25安培的电流为主,大电流太阳能电池板需要配套相适应的新型旁路二极管。”在与师傅周理明的讨论中,肖宝童意识到,全球太阳能光伏旁路二极管新一轮升级时机已经到来。
  如今,肖宝童负责研发的四项新型旁路二极管产品中,两项产品已顺利通过客户大电流能力验证,另两项基本具备通线能力,满足光伏行业新的发展需求。
  “他们好奇心强,在接受新信息时,更能从全球化视野出发来考虑问题。”周理明自豪地说。
  全球化视野,更离不开全球化研发能力的整合。
  新产品刚研发出来,没有模具开发怎么办?为了与时间赛跑,扬杰年轻的研发工程师们抱着自己的研发成果飞到全世界去打样,毕竟公司不可能为每一个未确定的新产品开发一大堆模具。“飞香港、飞新加坡,打好样再飞回来,然后放到实验室去测试验证,测试考核过关后,才可以进行小批量生产。”周理明说。
  “你知道我们公司在功率半导体这个行业有多少款产品吗?”周理明卖了个“关子”,“仅仅二极管,我们就有5万多款产品,其中绝大多数新品的诞生都烙有全球化的足迹。”
  随着全球电子化进程的加快,在新能源汽车、5G、物联网等带动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将持续兴旺,在这条长长赛道上,人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扬杰年轻工程师们奔跑的身影。
  “世界永远在变,我们永远要努力。”肖宝童的这句话,道出了“90后军团”的心声。

标签:90后军团;扬杰;研发;研发工程师;二极管
责编:张慰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