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社区民间收藏家回忆40多年前乘船经历
2020-11-27 10:47: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旧船票。

昨天,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民间收藏家张玉顺,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10多张客运船票。这些旧船票见证了40多年前大运河客运的繁忙岁月。

旧船票见证当年繁忙

“我小时候住在洼字前街,枕河而居,那时大运河上的运输就像现在的高速公路一样繁忙。”今年60岁的张玉顺说。

张玉顺的祖父张宝玉原来是山东滕州的船民,一大家子靠三条木船搞运输谋生。张宝玉从山东将农副产品运到苏南,再从苏南将瓷器、毛竹等运回山东,靠的就是大运河运输。作为船民的后代、运河边的孩子,张玉顺从小就对大运河有着感情,因此收藏了许多船票。

从张玉顺收藏的旧船票上可以看出,40多年前在大运河上航行的轮船所属单位有:南京市航运公司、镇江专区轮船运输公司、江苏省航运公司扬州区公司、江苏省交通厅淮阴航运局等;沿途停靠码头有瓜洲、八里铺、三汊河、湾头等;票价最高的是从淮安到湾头,每张1.8元,从扬州到瓜洲每张0.25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运河上货运繁忙,那时扬州的许多工厂、仓库沿河而建,原材料和产品进出大都通过船运。”张玉顺回忆说。

“兴化班”乘客最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扬州市民最熟知的航运班次是‘南京班’和‘兴化班’,前者从扬州沿大运河向南走,后者则向北,由于距离长,加上当年到农村插队落户的城里人多,‘兴化班’乘客最多。”张玉顺说。

张玉顺小时候的邻居及同学杨金华,其父亲杨万志就在“兴化班”上工作,人称“船老大”,正因为此,张玉顺和杨金华曾多次结伴免费搭乘“兴化班”,对“兴化班”沿途情况很熟悉。

“当时的轮船码头在渡江桥北,‘兴化班’每天下午5时出发,第二天清晨到达,航程需要10多个小时。”张玉顺介绍,“兴化班”沿途停靠湾头、邵伯、高邮,在邵伯还要过船闸,当年繁忙的水上运输实行客运优先,货船让轮船,过闸时,轮船可“插队”。

“兴化班”轮船票价1.05元,一次可载客近100人,乘客坐在船舱的长椅上,顶棚上载货,船上有船员休息室,船上供应的菜有红烧萝卜、青菜、豆腐等,乘客要凭粮票买饭。

“那时已经有长途班车了,但轮船可载更多的货。”张玉顺告诉记者,那时个人进城购买婚丧嫁娶的物品、单位购买生产生活物资等,基本上是坐轮船。

通讯员 陈桂香

记者 刘峰生文/图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