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让文化遗产神采奕奕光彩照人 单霁翔再登“扬州讲坛”
2020-09-29 10:00: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观众认真听讲。 刘江瑞 摄

单霁翔演讲中。

扬州网讯 (记者 孔茜)今年是紫禁城建成的600周年,“扬州讲坛”也迎来了自称“故宫看门人”的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

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单霁翔以《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为题,围绕公共服务、文物修复、文物数字化、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实践经验,金句迭出,观众频频热烈鼓掌。

“扬州为大运河申遗成功立了头功,这说明扬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很多资源与经验。希望有更多扬州市民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让文化代代相传。”演讲后的媒体见面会上,单霁翔毫不吝啬对扬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夸赞,并对扬州保护传承利用好运河文化提出自己的建议。

实现承诺

把紫禁城完整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6年前,我在扬州讲坛讲的主题是‘把壮美的紫禁城交给下一个六百年’,如今我们实现了这个承诺,今天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梦想成真后的喜悦。”开场,单霁翔直奔主题,仍旧以他最熟悉的故宫开启整场演讲。

单霁翔介绍,长期以来,进入故宫博物院的观众,都是目不转睛地往前面走,去看三大殿。而突然有一天,许多观众开始往西边跑,因为在武英殿推出了“石渠宝笈特展”,由此还诞生了一个新名词“故宫跑”。

“这次事件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再也不能把99%的文物收藏在库房里面了。”单霁翔说,于是故宫开始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过去只开放30%,2014年开放率到52%,到今天故宫已经开放到了80%以上。过去竖着很多非开放区牌子的地方变成了展区、展馆,陈放在库房里的文物经过修复后也重见天日。

单霁翔说:“把文物锁在库房中死看硬守,不是好的文物保护状态,它们本来就来自社会的创作、人民的创造,应该重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展示它们的魅力。有魅力的文化遗产才能得到人们呵护,经过人们呵护的文化遗产才是有尊严的,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讲座中,大屏幕上展示了故宫环境改造及大殿修复的前后对比图,观众发出阵阵惊叹声。而这个改变的背后是大量艰辛的工作。单霁翔坦言:“拔一棵草或者整修一个井盖,放在故宫的范围数量就很庞大,需要坚韧不拔地努力。”

“希望大家来到故宫,看到的是绿地、蓝天、红墙、黄瓦的景象。”单霁翔表示,不断开放的故宫博物院,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片文化的绿洲。

故宫经验

深挖文化资源,将文博融入生活

在任期间,单霁翔带领团队围绕故宫打造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节目刷爆全网。故宫开发的故宫口红、故宫睡衣等文创产品开售就被卖完,“故宫出品,必属精品”成为人们的共识。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故宫文创的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2018年故宫官网创造8.91亿访问量,位列中国文化机构第一。

谈及这些成功案例,单霁翔语气自豪,然而更让他欣慰的是,越来越多文创产品的成功推出,为故宫吸引了大批年轻粉丝。

而谈到故宫文创的经验,单霁翔分享了“故宫经验”:“文化产品中间最好加上‘创意’,深入研究人们丰富的生活需求,深挖自己的文化资源,融入到生活中,既有实用性又有创意性,人们才愿意带回家、才会喜欢。”

此外,单霁翔认为,文创研发不应与博物馆的其它研发工作剥离,“学术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传播文化,文创是文化传播的好渠道。而文创研发人员也应该深入研究学术研究成果,挖掘更多文物信息,从而融入文创产品。”单霁翔说,更重要的是要发动社会力量,故宫博物院在每个重要展览举办前,会进行一些交底会,介绍展览及重要展品信息,社会机构有充裕的时间思考设计、制作,展览一经展出,相关文创产品同步推出。

什么是好的博物馆?单霁翔的标准是,回去之后还想再来的博物馆就是好的博物馆。“一定要深挖自己的文化资源,凝炼出自己的文化力量,推出引人入胜的展览,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人们觉得博物馆就在生活中。”

寄语扬州

让市民更多地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各项活动

2007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在扬州为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揭牌。此后十余年来,单霁翔多次来到扬州,每每谈及扬州,他的言语中处处充盈着赞誉之辞,更时刻关注扬州文化发展现状,常常给予建设性的建议。

单霁翔说,如今说起扬州,不仅有历史文化名城的标签,更有“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的金字招牌,“这些都表明扬州不单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还有相当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意。”

“大运河申遗过程中,扬州立了头功,扬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很多资源与经验。”单霁翔说,大运河是一条拥有生命力、活态的河,因此保护沿线景观,保护好大运河与人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他看来,瘦西湖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案例,“无论泛舟瘦西湖上,还是走在瘦西湖里,都看不到城市现代开发项目对它景观的影响。”

“文化遗产在没有得到保护的时候,是蓬头垢面的,当保护好被观众欣赏时才是神采奕奕、光彩照人的。”单霁翔说,文化遗产的保护最重要的是将其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把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促进城市发展的积极力量,“让市民更多地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各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城市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油然而生文化自豪感,就会使我们的文化代代相传,使我们的文化遗产有生命力地走向未来。”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