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中国器官捐献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它的意义在于让生命延续下去。2013年9月13日,32岁的仪征人王万刚走完生命最后一程,在东方医院实现了器官捐献,成为江苏省开展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扬州首例器官捐献者。
1
他是扬州首例器官捐献者
作为扬州首例器官捐献者,年仅32岁的王万刚这一大爱义举,让3个人获得新生,他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
2013年9月9日夜里11点15分许,王万刚遭遇严重车祸。连续两次手术,全力抢救,仍然无力回天。
王万刚出生在仪征市大仪镇千棵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当年65岁的父亲王恒超是二次中风患者,中年得子的他对这个独子倍加疼爱,母亲王翠萍52岁,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年仅7岁,还有一个84岁的奶奶需要照顾。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遭遇灾难之后,却作出了一个艰难而又伟大的决定——捐献王万刚的器官。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老两口决定捐出儿子的器官?父亲王恒超说:“人死后就是一团灰,如果儿子的器官能够救活其他人,他的生命就能延续下去,也是对社会作出了一份贡献。”母亲王翠萍含泪说道,他们已承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不想再让其他家庭经受生离死别。“小刚的器官在别人身上依旧能够感受世界,他也能够用别人的眼睛继续看世界,这样我就感觉他还在我身边。”
2
护士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在生命的终点,我愿意给需要的人一份生命的礼物……”近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护士蔡锦芬在微信朋友圈,用视频的方式,晒出了自己刚申请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她的勇气和大无畏精神,感染了所有人,大家纷纷点赞。
今年40岁的蔡锦芬是扬州本地人,从事医护工作21年,身高仅有1.55米的她,显得格外娇小。之所以会有捐献人体器官的想法,蔡锦芬平淡地说,“只想圆了十年前的一个心愿。”
原来,十年前,蔡锦芬连续生了4场大病,令她深切感受到,健康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加上她在临床工作中亲眼看到了许多生离死别,在感慨生命脆弱的同时,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近日,她成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的第1163699位志愿登记者。
为能成为合格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蔡锦芬近两年一直在坚持锻炼身体、调整饮食结构,原本137斤重的她,硬是减重30多斤。同时,为获得支持,她安慰父母,“我把眼角膜给别人,人家重获光明,可替我继续照看你们。”
说到器官捐献,蔡锦芬的话语很直白:“一把火烧了,太可惜,还不如救更多的人。”她的举动,也感染了身边的许多同事,大家纷纷询问在哪里可以登记捐献。
3
主动登记捐献眼角膜和遗体
前不久,48岁的杭集人刘彩红被诊断为卵巢癌,她辞去工作专心治疗,但病情始终没能好转,目前已停止服药治疗。
“我要趁自己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做完生前最有意义的一件事,登记捐赠眼角膜和遗体,这也是我的心愿。”有了这个想法后,她便和丈夫及女儿商量。原本以为等待自己的会是各种不同意和劝阻,但丈夫和女儿答应了她,丈夫甚至提出要和她一起捐赠眼角膜和遗体,“他们说,我开心就是最重要的事。”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还有人用我的眼角膜替我看世界,这也是我活着的另一种方式。”刘彩红在红十字会填表后,又来到扬大附院完成了表格填报流程。目前,捐赠眼角膜和遗体的登记手续已基本办妥。
通讯员 傅轩 记者 王诗韵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