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央视《中国地名大会》高邮两次入题唯一以“邮”命名城市
2019-12-09 09:32:00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提示语

  “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央视正在热播的《中国地名大会》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故乡的记忆,在众多上榜地名中,扬州的“高邮”连续两次被提及。

  全国唯一以“邮”命名城市

  地名,不仅是空间的坐标,也是文化的坐标。作为一档旨在弘扬民族文化的节目,《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和人生百态,唤起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家乡情结与热土情怀。

  11月23日播出的《中国地名大会》第二期中,其中一题为“地名阵列”,挑选十个因渡口或驿站而得名的城市,其中有一个就是高邮。

  在昨晚播出的第四期《中国地名大会》中,在“一举成名”就有一道题,以下哪个城市因承担信息传递职能而得名?四个选项分别是A.信阳B.运城C.高邮D.开封;在所有选手答题完毕后,主持人公布正确答案:高邮。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对这道题做了解答,他说:“高邮是真正寄信寄出来的地名。”

  高邮市民政局地名办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高邮地名的由来,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而在此之前两年即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他就下令在这里筑高台、置邮亭(秦邮亭),因邮亭建在高高的土台上,故称之为“高邮”,后人又称高沙、珠湖、盂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设高邮县,属广陵国。南北朝时曾置广邺郡、神农郡,又析临泽、三归、竹塘三县。隋初郡废,三县并入高邮县。宋代先后筑有二城,名旧城、新城。宋、元时期,因置高邮军、承州、高邮路、高邮府,领辖过高邮、兴化、宝应三县,为淮扬间繁华之地。明代撤县建州,辖兴化、宝应两县。自清代乾隆时起,遂为散州。古代高邮,史称“江左名区、广陵首邑”。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为县。如今,高邮是至今全国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扬州3年前已公布首批地名录

  早在2015年,市民政部门就制订了《扬州市历史地名保护制度》,明确了扬州历史地名的概念,即具有扬州区域特征和历史、人文价值的地名,并制订了扬州历史地名的具体标准,即具有扬州区域地理特征、语言特征、物产特征、行政区划特征的;或史志典章中有记载、表述的;或能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变迁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民间广为流传、脍炙人口,且使用年代较久远(一般在五十年以上)的地名。

  2016年,市政府公布了《扬州市第一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名录包括自然地理实体、行政区域、街巷道路、园林古迹、纪念地等810个需要保护的历史地名。

  市民政局地名处处长冯静表示,我市对历史地名实行分级管理,对列入保护名录的历史地名实行分级保护,各县(市)也将陆续公布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对列入保护名录的历史地名将不得随意变更。

  “从数量上看,街巷道路占了约四分之一;从区域上看,多集中于古城区。”扬州学者黄继林说,扬州古城区的特色之一就是巷子多,环观古城区街巷的名称,举其门类,可谓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比如说涉及明代盐法改革的疏理道;反映明初马政制度的马监巷;明代推行钞法,以钞纳税的钞关;反映日常生活习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碧螺春巷和浴堂巷。”黄继林表示,这些地名来源于人们最直接的、最朴素的生活,是人们最便于记忆,最便于辨认的,这些街巷的名称都有值得骄傲的历史,都有值得传诵的故事,是扬州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通讯员民小爱记者姜涛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