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沿岸文化瑰宝“清单”开出 看看小秦淮河串起哪些“珍宝”
2019-11-26 10:14: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古色古香的新桥。张孔生摄

  小秦淮河作为扬州明清古城内部现存唯一的南北向内城河,承载了城市众多历史、文化记忆。小秦淮河综合整治工作引起了广泛关注。你知道小秦淮河沿线有多少文化瑰宝吗?近日,致力于扬州古城保护利用的名城公司组织专家对小秦淮河沿线的文化点进行了调查摸底、梳理整理,让这条河沿线的“珍宝”得以系统呈现。

  十余座桥梁中四座是市级文保

  “资料记载,横跨于小秦淮河上的砖石结构的单孔桥梁有十余座,包括北水关桥、大东门桥、务本桥、三元路桥、萃园桥、小虹桥、新桥、公园桥、小东门桥、如意桥等,过去常有游船穿桥而过直达瘦西湖。”市名城公司副总经理梁玉荣介绍,这十余座桥梁中,四座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的桥梁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大东门桥、小虹桥、公园桥和如意桥。

  据介绍,大东门桥位于大东门街东首,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原为明代旧城东城门外护城河上的木构吊桥,1927年改为砖石拱桥,石砌桥基、砖券拱顶,沿用至今,保存完好。小虹桥位于北城根、南柳巷之间,始建于明代,为砖拱桥,保存完好。公园桥位于公园巷西首,始建于民国七年,现桥为砖拱结构,石砌桥基,砖券拱顶,桥面呈八字形。如意桥位于太平码头西侧,始建于清光绪七年,砖拱结构。“如意桥右便是大舞台旧址。”梁玉荣说,1911年大舞台傍小秦淮河而建,是个设有1300多个座位的剧场,是当年扬州人的文化娱乐中心,当年许多戏迷曾会集于此。

  三座寺庙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小秦淮河的东西两岸有董子祠、愿生寺、旌忠寺等三座寺庙,个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院研究员邱正锋告诉记者。

  “董子祠位于北柳巷99号,始建于明弘治年间,祀西汉江都相董仲舒。咸丰三年被兵火毁了,光绪七年重修。殿内东壁嵌有《重修董子祠记》石碑。”邱正锋说,愿生寺位于埂子街146号,建于民国初,2010年至2012年底实施了修复工作。重修后的愿生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青砖墙体和古式木装修。旌忠寺位于仁丰里街道上,相传是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楼旧址。1984年起旌忠寺全面修建。重建后的旌忠寺寺门朝南,纵向依次为山门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寺内还有一株500年的银杏树。

  园林老宅见证小秦淮河昔日繁华

  在小秦淮河沿线,现存的一些园林老宅,见证了小秦淮河的昔日繁华。

  萃园(现为萃园饭店)位于小秦淮西岸文昌路南。《扬州揽胜录》曾经记载:“萃园在旧城七、八巷间。园门面南,‘萃园’二字额,方转运颐辅题。园基为潮音庵故址。清宣统末年,丹徒包黎先筑大同歌楼于此,未几,毁于火。民国七、八年间,盐商集资改建是园。四周竹树纷披,饶有城市山林之致。园之中部仿北郊五亭桥式,筑有草亭五座,为宴游之年。当时裙屐琴樽,几无虚目……”解放后,萃园改为市政府第一招待所,并将西部的“息园”并入。1980年拓宽三元路,新建门厅于现址。“可以看到,萃园几经翻修,建筑秀美,花木繁茂,环境洁雅,清新自然,具城市山林之妙。1982年,萃园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梁玉荣说。

  “南柳巷90号的凌氏住宅,也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梁玉荣说,该住宅破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进,南北两侧有水井、火巷。“这一建筑保存完好,至今仍保留着民国初年修建时的水泥天井路面和水磨底沿石。”

  此外,小秦淮河沿线还有珍园、绿杨旅社、教场、惜春茶社、挹江门等历史建筑或遗迹,它们都是小秦淮河昔日繁华的见证。扬州网 记者张孔生

标签:
责编:芦艳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