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扬州300余件瓷器奏响“海丝”乐章
2019-10-23 08:54: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青釉褐斑模印贴花椰枣纹执壶。

  

  

  青釉联珠纹双系罐。

  

  

  青釉褐彩“一双青鸟子”诗文壶。

  

  

  青釉阿拉伯纹碗。

  素胚勾勒、釉彩相宜的长沙窑,因其独特的釉彩、绘画风格在唐代制瓷业独树一帜。近年来,随着千年沉船“黑石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沉船上出水的长沙窑瓷器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

  昨天,一场名为“归去来兮长沙窑瓷器的丝路之旅”的展览在扬州博物馆拉开帷幕,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扬州博物馆、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的300余件长沙窑精品瓷器亮相,奏出千年陶瓷历史和薪火相传工匠精神在漫漫丝路之旅上的深情吟唱。

  穿越

  扬博“镇馆之宝”展厅认亲,精品长沙窑瓷器梦回盛唐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湘江东岸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又名铜官窑。长沙窑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瓷器生产格局,将唐三彩等北方彩釉工艺嫁接于岳州窑类型的青釉瓷器之上,不但一窑焙烧出多种色釉瓷,而且同一器物上使用多种釉彩,实现了从低温彩陶到高温彩瓷的转变,开启了中国的彩瓷时代。

  唐代长沙窑褐釉点绿彩大罐是扬州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这次毫无疑问出现在了展厅内。在所有被发掘出土的长沙窑瓷器中,这件文物器型属大者,纹饰属孤品,代表了唐代长沙窑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被称作“长沙窑之王”。

  而在展厅内,来自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的青釉联珠纹双系罐可谓扬州长沙窑大罐的“兄弟”,它们拥有几乎一模一样的器型以及相似的釉色与纹饰。“双耳大罐是长沙窑常见的器型,釉下彩绘也是长沙窑最具特色的工艺,因此扬州的观众会觉得这件展品熟悉。”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兴国说。

  张兴国介绍,长沙窑瓷器上常装饰一种呈抽象彩带或粗细线条的带状图形,艺术效果类似于国画中的泼墨,颇具写意之美,毛笔的笔触在瓷器表面随性挥洒,形成了一系列多变、洒脱的纹饰,呈现出一种极富诗意的大唐之美。

  “将书法和诗歌呈现于瓷器上也是长沙窑的首创,灵动飘逸的书法和朗朗上口的唐诗艺术化地呈现出奔放豪迈的大唐气象。”张兴国说。展厅内,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的青釉褐彩“一双青鸟子”诗文壶“享受”一个单独的展柜,皆因它与扬州的缘分,壶身书有“附信到扬州”的字样,充分可见扬州与长沙窑密不可分的联系。

  见证

  扬州出土长沙窑曾难倒考古专家,“扬一益二”情景再现

  唐代,扬州交通便利、经济富庶、文化昌盛,国内外众多豪商巨贾、文人墨客、使节学团云集于此,促成了其商品贸易、陶瓷贸易的发达。长沙窑得益于此,将扬州作为其陶瓷贸易的重要转运港口。长沙窑,从这里出发,开始它的丝路之旅,行向远方,终为世人所皆知。

  “1980年,出土于扬州北郊萧家山唐墓中的长沙窑背水壶,曾经难倒了众多考古专家。”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张浦生现场回忆道,这件背水壶壶身通体施青绿色釉,一面用绿彩绘有长角云气纹,另一面则用绿彩书写了某种神秘文字,“专家们根本不认识壶上的文字,只能请来专业的文字专家对其进行破解。”

  张浦生介绍,文字专家看罢后,确定这是古代的阿拉伯文字。“这件背水壶就是长沙窑出品专门卖往西域的陶瓷制品,这是扬州对外交往的最直接见证。”

  在本次展览中,这件背水壶虽未露脸,但是一件青釉阿拉伯纹碗上同样书有阿拉伯文字,另一件青釉褐斑模印贴花椰枣纹执壶同样颇具西域风情,“椰枣是由西域传来的,这样的纹饰却在长沙窑中频繁出现。为了迎合外国消费者的心理,长沙窑瓷器不断吸收外来元素,在器形、纹饰和色彩上体现出了别样的异域风情。”张兴国说。

  “在扬州城遗址出土的瓷器中,长沙窑占大宗,这说明扬州是长沙窑极为重要的集散地。”扬州博物馆馆长束家平介绍,“从这些瓷器中可以看出扬州当时国际贸易大港的重要地位,‘扬一益二’的情景由此可以窥见。”

  扬州网记者孔茜

标签:
责编:芦艳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