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19日扬州讯(康洁 李源)2014年初,5000辆永安行公共自行车陆续亮相扬州街头,开启了扬州市民公共自行车出行的方式。截至目前,扬州市公共自行车共有12500辆在运营车辆,共存407个站点。
多位扬州市民反映,由于运营时间较长,原本的便民设施大多出现了老化,骑行使用不便。
根据市民反映的情况,记者走访发现,例如,中国电信文昌营业厅附近的公共自行车链条有些发黄、部分已经上锈。在珍园附近,有公共自行车的座椅发生了破损。在国庆路一奶茶店附近,部分自行车被捆绑在一起,车身也有了发黄的迹象。在东关街景区附近,安放在车桩上的公共自行车坐垫上已经出现灰尘,显然,许久无人问津。
在出行早高峰时段,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比例远低于共享单车,用户以中老年为主,几乎很少看到有年轻人。
“车桩不是很方便,还的时候没有站点。”一位市民向记者分享自己此前的尴尬经历:当她骑公共自行车去市政府时,却意外发现这里没有桩可以还,只能骑着车在附近找。
过去,有桩公共自行车一度受到政府部门的青睐,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便于管理”。
而随着扬州市民绿色出行意识的提升,显然,这种“有桩”的约束反倒成了其发展的阻碍。
除此之外,市民表示,公共自行车的综合服务也没有跟上时代。
“现在的共享单车APP,你拿着手机走到车子附近,自动就能解锁;我不想下载这个APP,用微信或支付宝也可以;我要找不到这个车,还有导航引导;APP里不定期还会有活动,送红包送礼品……这些公共自行车都没有。”
点位设置不方便,车辆老化,服务技术跟不上……这些原因,让公共自行车在发展5年后,失去了竞争力。
扬州永安行公共自行车功能的逐渐弱化也引起了主管部门的关注。
扬州市交通停车场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在过去5年来,公共自行车规模较为稳定,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在近两年发展更为缓慢。他坦言,共享单车的突飞猛进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为了与共享单车相抗衡,此前,永安行公司曾提出,向扬州引进“新式小桩共享单车的模式“。目前这种模式的单车已经在南通市运营。这种单车虽然叫“共享单车”,但是依旧要依托所谓的“单车车桩”,只不过是将公共自行车车桩缩小了。而根据其运营情况来看,这种新式的“小桩”,处境尴尬,既无法控制用户的停放点位,也依然无法解决对城市道路的占用。被业内称为“伪共享模式”。
该负责人表示,考虑到公共自行车的公益属性,目前管理部门暂时不会考虑将公共自行车撤出扬州,但也不会考虑扩大“有桩车”的发展规模。
究竟是发展公共自行车,还是共享单车?近几年,这个问题在各个城市都成为热点。
记者就此采访了扬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他表示,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作为方便城市出行的交通工具,都有一定的服务人群。应该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让市场自然的作出选择。“比如,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都会遇到的损坏问题,显然,单车企业更能够合理的承担这种运营损耗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