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首度出土!千年前扬州这座古窑厂曾“主营”新潮日用品
2019-06-11 09:29:00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核心提示

  专业学术期刊《东南文化》最新一期刊发了《江苏扬州邗江岗庄宋代窑址发掘简报》,详细披露了该窑址发掘始末。

  岗庄遗址位于扬州城东侧的邗江区城北乡黄金村岗庄组,处于蜀冈丘陵南沿,据介绍,这是扬州地区首次发现并发掘的宋代窑址,为研究宋代扬州城功能分布与城内出土陶器来源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也为寻找宋代扬州“东窑”提供了思路。

  首次出土

  宋代窑址4座、

  房址4座、灰坑27座

  2015年5月,为配合基建工作,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区域进行先期勘查,发现了一处古窑遗址。“周围都是鱼塘、田地以及工厂,因为有一批现代墓葬,所以窑址得以保留下来。”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领队周赟介绍,先期勘探时,便确认此处是一座窑址,距离地面高度1.5米以上。

  历时5月,扬州市考古研究所在此处发掘出宋代窑址4座、房址4座、灰坑27座,出土了陶盆、罐、灯等日常用品及瓦当、套兽等建筑构件。

  岗庄陶窑遗址平面布局较为完备,由陶窑、房址(含工作间)、灶穴及众多灰坑等共同组成。其中,陶窑属并列成形的单体窑,彼此间距离虽较近,但并无联系。窑体呈纺锤形状,窑顶已经不存,但从窑室内倒塌堆积分析,考古专家推测,可能为由土坯或砖封闭窑顶的半地穴式结构馒头窑。每座陶窑可大致分为3块区域,分别为火膛、窑床以及烟道。考古专家分析,烧制时,陶器应是放置在窑床之上,相互叠加,柴火经由火门送至火膛燃烧以保持窑内温度稳定,燃烧产生的烟雾再经由烟道散出。

  根据出土物分析,该窑址年代应为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时期,并且,在其中两座陶窑上,可以看到明显的年代叠加痕迹,推测其至少经历了3次修补。“即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窑体进行扩大、缩小及修补。”周赟介绍,扬州也曾发现过唐代、六朝砖窑,而发现宋代窑址尚属首次。

  信息解读

  出土多为生活器皿,或为宋代陶制品“工厂”

  根据出土器物特征,考古专家们读取出了年代等有效信息。

  “比如窑址内出土的大量挂灯残件,虽柄和盏分离,仍可看出是典型的宋代器物形制。”周赟介绍,扬州文化宫宋代底层曾出土过完整挂灯,与此次出土的如意首花卉纹陶挂灯形制一模一样,甚至纹样也颇为相似,由此可断定出该窑址的年代。

  除挂灯外,窑址出土的陶器多为生活器皿,例如陶盆、陶罐、陶把手等,甚至还有孩童的玩具陶球。“此处或为宋代扬州的一个陶制品‘加工厂’,以生产日用品为主,也有一些精品。”周赟介绍,后在凤凰桥附近地块出土了一些陶器与此次窑址残片的形制、纹样也极为相似。“凤凰桥与该窑址相距并不算远,或许出土的器物就是从该窑址买进的,侧面反映出土器物的来源和去向。”

  宋代扬州至少有两处城砖窑,这里是“东窑”?

  值得一提的是,岗庄宋代窑址也出土素面砖、印文砖等,这一度让考古专家们十分兴奋。“扬州历代修筑城池,需要大量城砖与民用砖,这是不是扬州城砖窑?”周赟介绍,出土的宋代城砖上曾有“东窑”“西窑”的字样,这说明宋代扬州至少有两处城砖窑。先期确认其是窑址时,考古专家便是奔着“东窑”而去,然而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这一假设被推翻,“此处窑址的规模较小,烧造大批量砖瓦的可能性不大。”周赟说,虽排除了其为扬州城砖窑的可能性,但顺着它的地址,或许可在周边寻访“东窑”的踪迹。记者 林倩雯

  ■“涨”知识■

  “准备间”或用来烘干柴火

  宋代扬州人爱创新

  在对窑址进行勘探时,考古专家发现,这处宋代陶窑与北方很多陶窑相比,在陶窑一侧,多出了一个独立的,直径1.36米-1.54米的不规则圆形操作区域,这是做什么用呢?

  周赟介绍,在这个独立操作间底部发现了草木灰烬,再根据位置来看,这个独立操作间位于火门前,应该是烧制前的一个准备间,“扬州气候、土壤湿润,潮湿的柴火加入火膛,会瞬间降低膛内温度。”周赟说,陶器对温度的要求极高,这个准备间,或许是起将柴火烘干的作用,确保燃烧稳定进而确保火膛内温度稳定,是宋代扬州人因地制宜的一个创新之举。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