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以为是青铜没想到是王者 扬州36名小学生竟把扬绣学成这样
2019-02-26 10:35:00  来源:扬州发布  
1
听新闻

  扬州网讯 (通讯员 张兴宇 胡亚卿 扬州发布记者 高宝亮)扬州刺绣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特色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邗江区公道小学在扬州所有学校中首次开设扬州刺绣特色课程,吸引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参与,通过三年的实践,一批身手不凡的小小“绣娘”脱颖而出。

  刺绣进校园,公道小学首开先河

  2月22日,星期五,下午三四节课,照例是学校中高年级的扬州刺绣特色社团活动课时间。上课铃一响,36位小学中高年级的女生来到设在校园内的扬州刺绣实践馆集结。

  “刺绣制作过程一般要经过绘稿、配线、劈丝、绣制和装裱等几道工序,其中,丝线的选择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黄色可以用来表现阳光、火焰,绿色用来绣绿叶……”学校指导老师王老师关于刺绣作业基本流程的介绍细致入微,学生们听得入心入脑。然后,学生们两人一组,分工协作,继续完成她们未能完成的工艺品。记者发现,这些工艺品取材广泛,有简单的花鸟鱼虫,有简约的山水、人物,还有以漫画配文字的方式,表现了扬州市文明有礼二十四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可谓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为学生们所喜闻乐见。

  尽管初春的天气还透露着丝丝寒意,但绣制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表现得很专注。36个小绣娘,个个身手不凡,透出一股“文艺范”。参加这样的手工艺制作对个人成长有什么帮助?面对记者提问,五(1)班的陆羽君同学停下手中的活,略一沉思说:“最起码,锻炼了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我奶奶是刺绣厂工人,我从她那里学到了不少经验,懂得了要做成一件事需要全身心投入。”在公道小学,有着全区唯一的一家扬州刺绣体验馆,这里陈列了扬州刺绣艺术大师的主要作品与个人生平,其中,公道小学学生的作品占了不小的比例。这些刺绣作品虽稍显稚嫩,但构图精巧,立意高远,体现出小学生初步的审美感悟与艺术功力。

  刺绣特色活动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据了解,扬州刺绣起源于汉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与苏州刺绣的技艺属同一门类,至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受扬州历代文化的影响和扬州八怪画派的熏陶,扬州刺绣追随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仿古山水绣”和“水墨写意绣”逐步形成扬州刺绣的两大特色。其作品多取自于历代诸多名家的山水、人物画作,意境深邃,构图层次清晰,色彩雅致柔和。2014年11月,扬州刺绣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去年5月,进入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为何要在小学生中开设刺绣特色课程?公道小学校长刘大军介绍,开设刺绣特色课程,不是做秀,不是为了让学生装门面。刺绣是门精细活,古人曾经讲“为学应如绣花针”,是说做学问也是如绣花那样精密。因而,我们主要考量的是,它可以让学生既看到精品的艺术魅力,培养了审美感悟能力,同时,能让学生做事更加细心、认真,有利于其主动学习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这些对学生终生的成长都有一定的益处。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