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记者实地调查垃圾分类"老大难",到底梗在哪?
2019-02-26 10:32:00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实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难点在哪?昨天,本报记者深入社区,采访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倾听他们的声音。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是他们碰到的最大难题。

  我们每位市民都是垃圾分类的主角,垃圾分类靠大家。如果您有垃圾分类的好点子,欢迎致电本报18952781831。

  实地探访

  可回收物垃圾、其他垃圾“乱了套”

  昨天上午11点,记者在南区九龙花苑祥龙苑7幢西侧河岸边的垃圾收集亭看到,这里摆放了6只垃圾桶,其中一只蓝色的是可回收物垃圾桶,5只是黑色的其他垃圾桶。可回收物垃圾桶内,除了底部有几片为不可回收的小饼干包装袋外,桶内空空如也,看样子已好久没有投放了。

  一河之隔的河西吉龙苑8幢旁的收集亭,这里的3只其他垃圾桶都是空的,而唯一一只可回收物垃圾桶却满满当当。遗憾的是,这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厕纸等垃圾,还是投错了地方。在这一小区的另一处收集亭,一只可回收物垃圾桶内,投放的是枯萎的文竹,并不属于可回收物。

  作为垃圾分类的试点社区,锦旺社区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毒垃圾(易碎有毒垃圾、不易碎有毒垃圾)、可回收垃圾等。记者在锦旺社区一小区看到,并不是所有居民都对垃圾进行了分类,如有的居民扔垃圾时,手中就是一个袋子,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有混装现象。还有的居民在家就对垃圾进行了分类,但在扔进垃圾箱的时候,却并没有分类来扔。

  社区说

  难度非常大,前期推广收效不大

  在西区一家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已开展了较长时间。社区工作人员说,他们也去一些地方学习考察过,目前正打算进一步推进,包括更新各个小区的基础设施。“其实,垃圾分类这项工作难度非常大。”这位工作人员坦陈,一些人连垃圾都不扔到垃圾箱里,垃圾清运人员为了清运方便,连垃圾箱的盖子都拿掉了,很多方面都需要规范。“关键还在于行为习惯的规范。”这位工作人员认为,行为习惯的规范需要社区进行大量的宣传,前期垃圾分类推广宣传做了一些,比如在小区门口进行有奖问答等,但从效果来看,收效不大。

  “垃圾分类的最大难题,还是居民的分类意识问题,需要像抓烟花爆竹禁放一样的力道,去抓垃圾分类。”市环卫处一位负责人表示。

  记者向家富

  姜传刚

  追问

  这些问题该咋“破”?

  ■上班族、租户等“事不关己”

  “小区人员来源复杂,不少是租户,还有的年轻人工作忙,对垃圾分类工作似乎漠不关心,积极性不高。”西区京华城附近一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内的小区靠近商业中心,租住的外来人员占比较大,很多人下班早出晚归,对小区没有什么归宿感,他们对垃圾分类也持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这部分群体的分类积极性亟待提高。

  ■如何调动“管家”积极性

  “垃圾分类的基础、源头是住宅小区,如果在小区内的投放阶段就能做好,那解决了很大部分垃圾分类问题,关键是如何调动小区‘管家’物业公司的积极性。目前小区内垃圾分类的责任主体不明确,是事实。”市环卫处副处长薛生认为,物业有一支重要力量就是保洁员,如果政府出台政策和资金扶持,对物业公司进行考核,给保洁员一定的补贴,对保洁员进行培训指导,要求他们对居民的投放进行指导和监督,垃圾分类的工作效率就会提升了,保洁员也有成就感,从而把物业也带动起来。

  ■积分兑换平台不少“僵尸户”

  为更好地推动我市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实现市民积极参与、政府有效监管、企业规范运作的良性工作格局,市城管局去年委托城建控股公司合作开发了扬州市垃圾分类市民卡积分兑换平台。该平台是全省首家实现垃圾分类与市民卡结合的平台,是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创新举措。此外,我市名扬亮点等多家公司也都开展了垃圾智能化回收等工作,居民用垃圾就可以换取积分,积分可兑换肥皂、食用油等物品,也可直接兑换现金。然而,这些推进垃圾分类的措施效果并不明显。截至去年12月底,市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平台注册用户达4万多户,其中注册的中老年人比较多,不少还是“僵尸户”,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于这些积分,不少高收入阶层和年轻人并不在意,如何刺激他们的积极性,是个难题。

  ■“前端细分类后端一锅端”

  月亮园小区居民王女士介绍,她平时很关注环境保护,也很支持垃圾分类工作,因为这项工作关系到我们的生存环境。可是,她也有困惑:小区居民的投放环节是分类了,可环卫工人在收集、运输时,又混到了一起,居民相当于实施了“假分类”。王女士认为,城乡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体系尚未健全,垃圾混收、混运现象需要解决。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