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扬州"深藏"这4个"猪地名" 已被列入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2019-02-02 08:59:00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农历猪年就要到了,在扬州30058个地名中,“藏”着多少含“猪”的地名?昨天,记者从市民政局地名处获悉:全市只有4个猪地名,它们分别是广陵区的贮(猪)草坡、高邮的大小猪集巷和猪草巷。

  这些地名都是从生产生活中而来,见证了历史,目前已被分别纳入扬州、高邮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地名:“猪草坡”

  本名贮草坡,堆放草料的地方

  ■记者探访

  长不过百米,少有人走

  天边冬日残阳,记者穿过古桥迎薰桥,进入南门外大街左转,就找到了“贮草坡”。

  贮草坡实在太短,稍一抬头,便将巷子望到了头,长不过百米,少有人走。贮草坡左边的建筑基本是仿古的,而右边则为围墙包裹。

  偌大的围墙里,全是杂树,偶尔也有几棵高大榆树,昔日稠密人烟如今只有树林和鸟声。居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家世代居住在南门街上,还开过天生堂大药店。这里以前很热闹,什么店都有。”

  ■地名溯源

  其实本名“贮草坡”

  “猪草坡”这名字通常会让人觉得很俗气,而《扬州画舫录》道出了个中缘由。“猪草坡”其实本名“贮草坡”,是堆放草料的地方,因谐音讹称“猪草坡”至今。

  南门曾是扬州重要的关隘,城内城外驻扎有骑兵。以前,南门外大街随处可见养马遗留下来的马槽,这说明过去这里养的马匹数量很多。其实,除了储存草料,“猪草坡”还贮存有柴禾、木材等,官方和民间的灶膛需要柴禾,木材有造房用,也有棺材铺用,都是从古运河上运来的,从码头卸货时,岸上都堆得满满的。由于需求旺盛,装载粮食和柴草的小船闻风而来,河滩边自然形成贸易市场。

  地名:大小猪集巷

  曾是十多亩地大的猪集市

  ■记者探访

  平行分布,形如“双胞胎”

  在高邮古城有一条不深的巷子,长约一百二十多米,住着二十几户人家。

  西巷口与南门大街的南端相连,东至五路桥,与新华西路贯通,南面紧靠双人尽头巷,北面只隔两家就是小猪集巷。小猪集巷住着八户人家。大、小猪集巷平行分布,形如“双胞胎”。

  举目四望,这儿给人一种简陋、古旧而又略显僻静的印象。

  ■地名溯源

  民国时期有个大的猪集市

  高邮市民政局地名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早在民国时期,在大、小猪集巷之间,是一个十多亩地大的猪集市。集上许许多多的生猪来自四面八方,外县的和湖西的生猪都运到这个市场交易。此生猪市场可谓规模宏大,影响广远。至今,这巷子的东北角还有个“杀猪塘”。

  在原猪集的对面,现在还留有一幢四间楼上下的板楼,叫“汇通大楼”。解放前,这楼是一大户人家开的“怡成粮行”,因此,这条巷曾叫做“怡成巷”。解放后才分别改称为大、小猪集巷。这幢楼内曾设城南粮库的粮食中转站,又称粮站。对面大院内有几个大仓房及晒场。上世纪60年代,这个地盘都划归相邻的原福利油米厂,后改为国营高邮油厂了。这地盘就位于原猪集的地方。

  解放前,大猪集巷一带草棚多,只有地主高家一门是瓦房。解放后才逐渐建了些瓦平房和两三家楼房。原国营高邮油厂曾有一段红火的历史,让这条巷子呈现出一片旺盛的景象。

  地名:猪草巷

  曾是农民来收猪草的好码头

  ■记者探访

  猪草巷是“演变”而来的

  高邮猪草巷历史上有过繁华,清乾隆48年《高邮州志》便提到猪草巷,当时的猪草巷处已是一繁华处。猪草巷是从空心街到元沟子河演变而来的。

  进入北门大街,向北走到复兴街和东台巷交汇处即是解放后高邮最热闹的北市口,再向北走到188号处,有一个不等称的十字路口,路口的东西就是空心街了。

  当地老人告诉记者,空心街处原是一条小河,两岸居民和店铺较多,交通很不方便。

  ■地名溯源

  那时东乡农民来收猪草的码头

  高邮市民政局地名办工作人员说:元沟子河,河面较宽,可同时停泊二三十只农船,那时是东乡农民来收猪草的好码头。

  年代一久,人们便把空心街喊做“猪草巷”了,1958年左右,空心街正式改名为猪草巷,但上了年纪的人仍然爱叫它“空心街”。

  通讯员冯静记者姜涛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