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买油买布凭票精确到“滴分”5000张票证见证百姓生活40年
2018-10-26 09:46:00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核心提示《《

  昨天,市收藏协会票证专业委员会在荷花池社区举办票证展,展示了5000多张三四十年前寻常百姓家再熟悉不过的购物票证。一张张渐被历史湮没的小纸片,将尘封已久的“票证年代”再度拉回人们的视野,生动展现了物质匮乏年代,百姓的衣食住行。记者看到,这其中既有粮油煤等常见的票证,也有罕见的草纸券、办丧事用的白布条券,令人耳目一新。

  买油买布凭票

  精确到“一滴”“一分”

  在展览现场,年逾八旬的社区老党员王继宗一遍遍地向参观者介绍“票证时代”的那些事。“那时候买东西都要凭票,吃喝拉撒、婚丧嫁娶,都离不开票。当时人们上街,大多用手绢裹成钱包,钱包里不仅装钱,还得装着票。”王继宗指着他手中自制的票证展板,向参观者讲述一代人的岁月记忆。

  王继宗回忆,“物物皆凭票”是那一时代最基本的特点。除常见的布票、油票、肉票外,还有婴儿糖票、奶票、冰糕票等,甚至还出现了“0.0055斤油票”“一厘米布票”……这些意味着即使要买一滴油、一分布,也得凭票才行。

  “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展板前,市收藏协会理事史美鹤作为那个年代的“过来人”,指着一张电视机票,感慨万千。

  1983年,27岁的史美鹤结婚了。与现在年轻人结婚要有房有车不同的是,当时的小年轻结婚时兴“三转一响”,有了这四大件,才足以在亲朋面前挣足面子。史美鹤为了风光办婚事,通过那个年代流行的民间筹款组织“来会”,向单位同事筹了一点钱,准备买台电视机娶妻。然而,买电视机光有钱不行,还需要票。为此,史美鹤动了不少脑筋,最后好不容易通过各种关系才弄到一张票,终于把婚事办成。

  妇女生孩子

  才有资格享受“草纸券”

  那个年代的人,从呱呱坠地到最后离世,都离不开和票证打交道。特定年代的特别印记——票证,贯穿了一个人的一生。“那个时代买什么东西都要凭计划供应,连草纸这种最普通的日用品也不例外。”史美鹤向记者展示了一张邮票大小的红色纸片,这是由扬州市商业局于1962年发行的草纸券。上书:生育用品照顾券;下方并则注明:大产。史美鹤介绍,之所以标注是“大产”,意味着除此之外的“小产”之类均不在此列,只有正式生孩子,才有权利享受这种草纸券。

  那些没有草纸券,买不到草纸的市民该怎么办?一位在场的市民回忆,她的祖父母生活在农村,当时没有草纸券买不到草纸,只好就地取材用树叶来取代。另一张同样由扬州市商业局发行的棉布券,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年代的艰辛。这是一张1961年发行的棉布券,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普通的棉布券,而是用来购置“丧事用品”的,下方括号内还特别强调是“布条”状的那种丧布,只能专事专用。

  订购一部大哥大

  可赠送数字BB机一部

  在展览现场,浩瀚的票证藏品可谓包罗万象,日常生活中凡触及到的万事万物都要票,没有钱还能将就,没有票那是万万不行的。

  斗转星移,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人们的生活已有了质的改变,充裕的物质生活让人们告别了为柴米油盐发愁的日子,这时候新兴的“大哥大”成了人们眼中的新贵。一张发行于1992的“大哥大”券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并注明:每订购一部大哥大,赠送数字BB机一部。

  经历过那段岁月的社区居民陈先生主动来到展览现场义务讲解。“对我而言,一张张票证不仅记录着那段艰苦的岁月,也见证着自己的幸福。”陈先生说,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这些,对此没有体会,通过这样的展览,让他们了解历史,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陈先生说,票证是“历史生活的活化石”,现在的日子这么好,再拿出这些票证来看看,过来人的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当时的生活场景,会更加珍惜今天得来不易的美好生活。

  通讯员 曹霞

  记者 王蓉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