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讯 (通讯员 张全连 王朝梅 记者 张玉峰) “全家开车出行经过斑马线,你是否会提醒家人礼让行人?”“法官是怎样开庭的,你们感兴趣吗?”……开学第一个月,各大中小学迎来了“法治第一课”,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进行生动有趣的普法,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建设人民满意、社会公认的法治名城。”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坚定信念和郑重承诺。法治扬州的建设,离不开富有成效的普法宣传。
“七五”普法以来,我市深耕法治文化,把全民普法融入司法行政各个环节,高质量打造法治文化名城升级版,一幅五彩斑斓、热潮涌动的“法治扬州”画卷跃然如见。
“文明古城绽放法治文化‘高颜值’,法治扬州助力新时代美好生活。”市司法局局长、法宣办主任许林灿介绍,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扬州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以法安民、以法护业、以法铸城、德法共治路径,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美誉的扬州,广袤城乡迸发出磅礴的法治动能。
深耕法治文化,打造具有扬州特色的法治景观
个园社区陈奶奶家电路经常跳闸,社区网格长王莉获知后,将信息记在了民情日记本上,第二天电力志愿者就上门解决了问题。像王莉一样,广陵区东关街道2360名网格员每天活跃在自己的“辖区”。他们走街串巷,收集社情民意,关注弱势困难群体,还是群众身边的“和事佬”。
有群众说,网格员不仅是调解员,还是“法律明白人”。在老城区,与网格员同样受欢迎的,还有带有扬州特色的法治景观。
在“双东”法治历史街区,主题突出的法治人物故事渐次展开,法治阳光与文明古城交相辉映,浓郁的法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七五”普法以来,扬州全面实施法治文化阵地升级工程,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与古城改造、新城建设、公园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法治内容推送到群众身边。全市先后落成扬州海关、江都装饰大世界法治文化综合体、高邮青少年“德法同行”法治体验馆、湾头镇法治文化玉器市场等43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6个全国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和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等一批特色法治文化阵地。
“运河是扬州的根,文化是扬州的魂,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巧妙融合,更便于群众接受。”市司法局副局长李福才说,传承文化经典、引领法治风尚、深耕法治文化的扬州正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普法之路。
经过多年努力,扬州法治文化阵地已达1000多处,并从最初单一零散、数量扩张的建设格局向连点成线、功能全面的法治文化综合体转变。立体化、系统化、样板化的法治宣传阵地,让群众感受到法治的力量。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成立市法治文创中心,借力扬州漆器、剪纸等传统工艺传播法治文化,研发各类法治文化产品500多件。同时,将法治元素注入扬剧、清曲、评话等地方特色文化艺术,创作历史剧《史可法》、木偶剧《三个糊涂虫》、清曲《法治名城写风流》等10大类、50多个法治文艺精品,让百姓在生活中品味法治文化,从舞台上回望过去扬城人的法治精神。
“以案释法”推动普法教育,德法融合让法治文化深入人心
“我认罪,我悔过,今后一定要认真学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今年“世界环境日”当天,在高邮湖石工头渔港码头,一场高宝邵伯湖涉渔案件公益诉讼巡回审判举行。在法庭陈述阶段,两名因非法捕鱼被指控的被告人当庭表示,愿意承担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法律责任,愿意缴纳放流鱼种苗费用,用于修复被破坏的渔业生态资源。从开庭到宣判,700多名渔民围观了此次庭审。
为什么要把庭审现场放在高邮湖畔?“当着渔民的面,以案释法,可以更好地让他们知道禁捕期内电捕鱼的危害性和违法性。”高邮市人民法院院长王刚说,在量刑问题上,会把被告人鱼苗放养的情况,作为他们认罪悔罪的表现,列入从轻量刑的要素之中。这起公益诉讼巡回审判是扬州组织开展“以案释法基层行”的具体举措,该案的公开审理和判决,对于宣传和普及禁渔知识、教育和警示当地渔民,起到了有效的推进和示范作用。
以案释法,是为了广大群众更好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除此之外,我市还推进德法融合,让普法工作更加深入百姓心中。
今年“烟花三月”,在瘦西湖景区,500多名志愿者向游客发放“德法涵养文明共建绿色生活”倡议明信片。4000多名游客边拍美景,边拍带有“法”字的楹联和书画,这是市法宣办、旅游局举办的“游园寻法绿色助行”定向挑战赛。
“既游览了景区,又参与了活动,还让孩子接受了法治教育,一举多得。”南京游客陈恺赛后说,寓教于乐的普法形式更受大家欢迎。在同一天,全市还有15个景区也举办了同样的赛事,吸引了两万多名游客参与。
“七五”普法以来,扬州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导向,推动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家庭、进头脑。有关单位、部门依托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法治成人礼、法治情景剧大赛等体验活动,不断形成并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格局。同时,开展“家庭法治文化建设”项目,打造以阮元家庙为代表的16个家风馆,面向全市征集1524条优秀家规、家训、家风。
推动全民参与普法,筑牢法治扬州根基
“这样的法律宣传真好,你们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教案,学生们听着有趣也听得进去。”在高邮市外国语小学,学校负责人观看完普法志愿者的趣味普法教学后,向志愿者又预约了两堂法制课。
义务授课的是高邮市“小拇指”普法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这家前年才成立的志愿服务组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汇集了149名公务员、律师、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热心普法公益事业的成员,他们利用漫画、视频、法治讲座、心理辅导等形式提高小学阶段青少年学法懂法意识,预防青少年犯罪。像这样的普法社会组织,高邮还有27家,已经覆盖所有乡镇和部分人口集中的社区。
强大的法治力量是法治扬州建设的基础和保证。“七五”普法以来,我市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社会力量参与普法,将法治宣传教育有效融入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活动全过程,通过抓好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体系等学习宣传教育,为法治扬州注入了强大动力。
同时,推进普法公益宣传,全市广播、电视每周播出法治宣传教育内容时长超过60分钟,每年播出法治宣传公益广告超过全部公益广告时间的20%。此外,借力司法行政普法网站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有针对性地解读政策法规。加强新媒体新技术的深度运用,以“互联网+”推进“法治宣传全屏计划”。
针对交通安全、绿色环保大整治活动,组织普法志愿者、普法红马甲、护法劝导员队伍走上街头、广场,协助执法人员开展“说理式执法”。此外,完善“项目设计、购买服务、绩效评价、管理指导”工作机制,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文昌红丝带志愿者协会、社会组织普法联盟等一批参与公益普法的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穿梭在扬州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成为共建共享法治名城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