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20日讯 昨日起,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归为精神与行为类疾病的相关规定正式起效。世界卫生组织将通知各国政府,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而我市每年新增“游戏成瘾”患者逾百人,多为青少年。
如何界定?
扬州每年新增逾百名患者
那么,痴迷到何种程度才会被界定为“游戏成瘾”?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游戏成瘾”定义中,其特征包括有:对游戏的自控力低下,愈发将游戏优先于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之前,即便会有负面情况也依然会持续进行游戏或增加玩游戏的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对诊断‘游戏成瘾’的条件也非常严格,成瘾的特点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周朝昀分析,不要把人尤其是青少年对于游戏的热情归结成游戏成瘾,只有当游戏行为已经影响到基本生活,例如睡觉、吃饭、社交和教育,那就是成瘾了。而且这种瘾还会影响到精神层面,主宰思想和影响专注力。WHO表示,就游戏障碍的诊断而言,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的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
“我们医院每年新就诊的‘游戏成瘾’患者达到100人以上。”周朝昀表示,我市没有专门正规治疗“游戏成瘾”的相关机构,一些症状严重的患者有些医疗单位也不愿意接收。“游戏成瘾”正式划归为一种疾病,将对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有很大帮助。“以前医院偶尔会收治此类病人,但并不是以游戏成瘾或者网络成瘾这样的诊断来收的,都是用变通的方式,比如说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等。”
案例1
15岁男孩玩游戏不愿上学
小程是我市一名初二的学生。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小程和母亲生活。其母亲在一家酒店上班,起早贪黑地工作。
从初一起,小程觉得回家后没有人玩,内心孤独,便要求母亲给他买一台电脑。母亲答应了他的要求,小程开始会用电脑查看学习资料,也会玩一些简单的游戏。有一次到同学家去玩,小程看见同学家电脑中的对战类游戏,玩起来很有趣,回家后小程就下载该游戏。一放学回家,小程便玩游戏,等母亲下班就关机做作业。由于小程的心思都放在游戏上,作业越做越马虎,上课时也不能专心听讲,头脑常常浮现出游戏攻杀的情景。小程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母亲发现他玩游戏后,多次教育他,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玩游戏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进入初二后,小程对学习更加不感兴趣,索性不去上学天天玩游戏。为了错开与母亲的交往时间,小程选择白天睡觉,晚上起床熬夜打游戏。老师多次来家中帮助小程,小程仍然不愿上学。
案例2
痴迷网游,30岁男子不愿上班
游戏成瘾并不是青少年的专利。在周朝昀接诊的病例中,30岁的小王情况更严重。
6年前,小王大学毕业后,因为性格内向、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数次面试失败。他对前途悲观,开始在家中玩网络游戏。父母教育他,他却说在游戏中能挣钱不用辛苦上班。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相信了小王的说法,勉强同意小王在家玩游戏。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两年,父母并没有看到小王通过游戏挣到钱,反而花费上万元买游戏装备。如果父母不同意给钱,小王便哭闹直到拿到钱为止。父母为小王以后的生活担心,多次委托亲戚来劝他上班。
6年来,小王陆续做过几份工作,但每份工作时间均不超过一个月。只要有领导或同事对他稍有微词,小王立刻辞职走人。回到家,小王向父母发火,说父母没有介绍好工作,下次不会去上班。父母觉得小王就像一个长不大不懂事的孩子。父母气愤之下,不给小王生活费,小王又哭哭闹闹,甚至对父母恶言相对。父母拿他没有办法,只好继续提供生活费让他打游戏。
专家提醒
这四类孩子易沉迷网游
周朝昀表示,“游戏成瘾”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是比较高的,约占12%。“有四类孩子易沉迷网络游戏,需特别关注。”周朝昀提醒,第一种是父母忙于工作,得不到陪伴,内心空虚的孩子;第二种是现实世界中缺乏掌声,需要在虚拟世界中找寻鼓励和自信的孩子;第三种是自制力差,缺乏独立人格,易从众的孩子;第四种是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氛围不和谐的孩子。
在门诊,周朝昀遇过有少数患者出现极端退化的现象,完全回避思考与对话,动辄以情绪作为沟通反应,不愿面对目前问题,只想持续沉迷游戏,以自伤或破坏物品作威胁。“对于极端退化的患者,临床治疗的难度是很大的。”医生表示,作为家长,一定要关注游戏成瘾的疾病,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干预。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特点,培养广泛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避免游戏成瘾。 记者 王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