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17日讯 15日-16日,包括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中新网及中国江苏网在内的24家中央以及沿江省市重点新闻网站,相继推出重磅网文,报道此前两天在扬州的所见所闻,并从不同的视角,展示我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举措及成效。
根据中央网信办、生态环境部“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安排,江苏站采访团5月15日抵达扬州,开展为期两天的走访参观交流。
高颜值的“生态扬州”之美,给采访团成员留下深刻的印象,所有网媒编辑、记者,通过各种形式聚焦报道扬州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城市创建实践中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
为“脏乱差”变身生态公园点赞
新华网记者 郭香玉
“这花,这树,这水,郁郁葱葱的一片,真让人心旷神怡。”15日下午,新华网记者郭香玉在廖家沟中央生态公园采访时有感而发。
如今的廖家沟公园简直就是一片世外桃源。殊不知,以前这里却是城乡接合部,分布着多家水泥厂、皮革厂、混凝土厂等污染企业,零散的棚户区更是将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河道内。
随着扬州市委、市政府以长江水域清理为重点拓展了全市的水环境治理,通过“拆整搬建”组合拳,完成环境整治40万平方米,引进实施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彻底改变了积存40年的“脏乱差”面貌。“扬州生态修复出了新招,值得点赞!”郭香玉说。
一座水利枢纽改变苏北无稻历史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章文君
“水清岸绿,风光旖旎,这是江都水利枢纽给人的第一印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章文君在文章中写道: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岁月洗礼,占地160公顷的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建成首批国家级水利旅游风景区,区内四面环水,站闸相连,绿阴覆盖,建有源头纪念碑等景点,似一幅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美丽画卷,被人们誉为“江淮明珠”,也改变了苏北不种水稻的历史。
以绿为媒,造就扬州生态底色
荔枝网新闻记者 秦玉婷
提起扬州,你会想到什么?是窈窕曲折的瘦西湖?还是回味无穷的扬州炒饭?在荔枝网记者秦玉婷看来,作为扬州的新地标,万福大桥也不能错过。
被称为“江淮心、扬州眼”的万福大桥,宛若一条巨龙连接着城市的南北。
“从万福大桥上可以俯瞰廖家沟中央生态公园、马可波罗花世界等地周边景致,‘七河八岛尽收眼底,江广新城一览无遗’。这都要归功于扬州的治水决心。政府把最清的水、最好的地留给了当地百姓。”秦玉婷认为,扬州城市发展坚持以绿为媒,造就了扬州“花园城市”的生态底色。
记者 向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