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今迎“大雪”气温骤降市民如何御寒?烫壶“暖被窝”
2017-12-07 08:5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2月7日讯 今天迎来“大雪”节气,本周起,随着气温不断下降,市民已感觉到浓浓的寒意,未来还将进入冰冻模式。在寒冷的天气下,老扬州们如何过冬?昨天,记者进行了探访调查,发现很多市民有着自己的御寒措施,一些老扬州人对过去“冰冻模式”下的生活状态还念念不忘。

  记者探访

  室外

  “防风衣”“防风被”成街头一道靓丽风景线

  昨天上午7点半前后,正是上班高峰期。记者先后来到文昌中路、国庆路、盐阜路等路段看到,出行的市民早已换上了厚厚的棉衣,一些中老年人索性穿上了羽绒服,里面加了厚厚的毛衣。记者迎着寒风骑行,感觉到丝丝寒凉之意,脸部、颈部、双手等部位稍微暴露在外,就有被冻僵的感觉。

  为了抵抗寒风,除了换装、添加衣服外,很多市民全副武装,戴上帽子、手套、口罩等防寒物品,一些年轻男女甚至还戴上了头盔挡风。

  记者在一些路段还注意到,有些女性骑车时反穿一件衣物,或者使用“防风被”。由于颜色各异,这些形成了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记者停下车还发现,反穿衣服或裹上“防风被”后,市民显得有些“笨拙”,在拐弯或遇到突发紧急情况时有些措手不及,有的由于衣服多次下滑险些摔倒。

  室内

  “老扬州”守在厨房取暖,睡觉用烫壶“暖被窝”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皮市街、南门街、徐凝门街等老城区街巷,看到老居民家里大都门窗紧闭。陈奶奶和老伴年过七旬,住在徐凝门街社区的老平房里有30多年。他们告诉记者,与之前相比,这两天明显要寒冷得多,平时有早锻炼习惯的她,暂时放弃了运动,一直守在家里。为了让自己睡个安稳觉,从前天开始,她拿出了放置橱柜许久的烫壶和热水袋,夜晚将热水灌入其中“暖被窝”。

  “过去家庭取暖用具,就是烫壶,又称‘汤婆子’。冬天时节,充满热水后放置被窝以提高温度。”陈奶奶笑言,如今虽然生活条件好了,有了空调,但老扬州们还是习惯用烫壶取暖。

  在老城区一户居民家中,记者见到,厨房里热气腾腾,午后一家人围在锅炉前边聊天,边取暖。在一些小区,记者看到,部分家庭已开启了空调取暖。家住新星社区的八旬唐玉宝老人介绍,在上个世纪老扬州人还用手炉、脚炉、烤火盆等取暖。有的手炉因其小又可叫‘怀炉’,过去大寒时节揣在怀里,或放在衣服大袖子里,真的很暖和。

  “过去天冷时,很多家庭都会拿出火盆,从锅膛里掏出一些没有燃尽的火炭装入盆内,屋子里很快就暖和了。”不少老扬州人回忆道,过去在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的年代里,数九寒冬唯一的办法就是烤火。一屋子人围坐在火盆边,任凭屋外大风呼啸,屋内暖意浓浓。大家有说有笑,顿时将气氛变得欢快起来。如果家中来了客人,家人急忙招呼其入内,习惯将“快来烤烤火”挂在嘴边。听了这句话,大家感觉一阵暖流涌上心头。

  生活提醒

  天干物燥 小心火灾

  冬季气候较为干燥,是火灾高发的季节,市民在家做好防寒措施的同时,要注意居家安全,使用家用电器时要做到用前检查,用后保养,避免因线路老化、年久失修或经常搬运碰破电线而引发火灾事故。

  吸烟的市民要警惕吸烟引起火灾,不要随手乱扔烟头。使用空调、烫壶和热水袋取暖的居民,要注意安全,空调使用完毕后注意关闭,及时关掉电源。

  水管做好防冻措施 不要乱倒污水

  “大雪”过后,气温骤降,地面易结冰。市民不要乱倒污水,以免气温骤降形成积冰,路人出行易滑倒受伤。

  居民自家的自来水管道也应做好防冻,用一些废弃衣物等包住水龙头和管道,对用水设施使用棉麻织物等进行包裹。气温低于零下时,最好在晚间用水后稍稍拧开龙头使水流成线,保证水管内自来水流动,以防止夜间受冻。夜间居民要关好门窗,以免寒风吹入。

  反穿衣服 影响安全 要格外留神

  由于市民反穿衣服骑车时,会令动作不灵活,限制并束缚行动,一旦遇上危险,市民会被弄得措手不及,极易引起受伤。因此,市民冬季出行要采用既保暖又相对安全的措施。口罩、围巾、手套等保暖物品必不可少,但不要裹得过分严实,务必保证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到,鼻子能透气,四肢活动灵活,不影响出行。

  有早锻炼习惯的老人,要等太阳完全出来,气温上升时再外出。市民还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为了防止夜间受冻、过度劳累,市民应尽早睡早起,不要熬夜。

  通讯员 姚翠红 姚鹃 吕忠光

  记者 周阳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