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30日讯 “千年穿越——宿扬高速公路扬州段考古发掘成果展”正在仪征市博物馆展出,玉器、漆器、铜器、釉陶器等汉代珍贵文物吸引了很多人慕名前来参观。日前,仪征刘集一工地又发现一座汉墓,考古人员已对该古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昨天,这座汉墓开棺,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初步推断,这是一座汉代墓葬。令人惊奇的是,这座汉墓里,出土了当时的铜钱,还有很多枣子。这说明,在汉代,扬州人已经在吃枣子了。
出土“大泉五十”铜钱
推断墓主或为新莽时期人
这几天,考古人员在仪征刘集镇一处建筑工地清理古墓葬,其中保存较好的一座古墓是木椁墓,呈东西向,将上面的泥土清理干净后发现,棺椁板保存非常完好,光亮如新。
附近居民说,十几天前,施工人员在挖地基时发现了这座墓葬。仪征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闻讯后来到现场,对古墓葬进行保护。
古墓是什么时代的?出土了什么“宝贝”?据知情者介绍,仪征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对这座古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这座古墓保存完好,考古人员从古墓里清理出了不少随葬品,包括木俑、漆案、漆耳杯以及一些完好的陶罐等。
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初步推断这是一座汉代墓葬,因为古墓里还出土了几十枚“大泉五十”铜钱,而“大泉五十”铜钱是新莽时期大量铸造的钱币,据此推测,这座古墓很可能是新莽时期的。但墓主人身份暂时并不明朗。
昨天,考古人员对这座古墓进行了开棺,开始清理棺材内的藏品。接下来,考古人员将通过对古墓葬以及从中出土的随葬品进行深入研究,以揭开墓主的神秘面纱。
墓内还发现许多枣子
只剩皮和核,外皮呈黑色
汉代流行厚葬,有“事死如事生”的丧葬制度,通过墓葬形制、丧葬习俗和随葬品,可以一窥当时汉代人的生活场景。令人惊奇的是,在这座保存较好的汉墓里,保留着很多外皮呈黑色的枣子。足以可见,墓主人生前是多么喜欢吃枣子。
出土的枣子只剩皮和核,内部完全空了。但表面泥土被擦拭干净后发现,这些汉代枣的外形保存得比较完好,纹路清晰可见,看上去,它们的形状和我们如今吃的红枣差不多。
仪征地区地下文物埋藏丰富,这些年来,也出土了很多汉墓。仪征市博物馆馆长刘勤告诉记者,仪征汉墓中,曾经出土过一些果核,但并不知道是什么瓜果的。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束家平说,扬州地区的汉墓里,此前也曾出土过汉代的枣,至于这些枣是当地种植的,还是从外地运来的,还需要进行检测考证。
但是,我们如今见到的枣,基本都是红枣,那么,此次重见天日的汉代枣为何是黑色的呢?它们早在汉代就是黑色的,还是因为“沉睡”在地下2000多年腐蚀成这般模样?对此,束家平表示,这些是汉代的黑枣还是红枣,还有待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检测、研究,才能解开谜团。
束家平认为,这一实物的出现,说明枣子在汉代已进入扬州人的生活,是当时人们从事种植和采集的有力佐证。
此处发现3座古墓
另两座已遭破坏年代未知
这座汉墓已经是仪征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这处工地清理的第3座古墓葬。附近居民说,这里地势比较高,应该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风水宝地,不少人猜测,这里可能有古墓群。
知情者表示,这3座古墓是否都为汉代,是否家族墓,目前都还不能断定,因为另外两座古墓葬已经遭受破坏,保存状况很差,其中一座古墓已经完全空了,另一座古墓只剩几块残存的木椁板。因此,这两座古墓的时代目前无法推断。
记者 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