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8日,曹媛(左一)向本报赠送“扬州晚报书法版奥运报道”长卷(资料图片)
《百年奥运简史》捐赠现场
本报2008年3月11日报道版面截图
中国江苏网7月19日讯 在2008北京奥运那年,扬州大学学生曹媛花3个月时间,写成《百年奥运简史》书法长卷。作品长26米,计1.68万字,均是1厘米见方的小楷。如今,这幅书法长卷被中国印刷博物馆收藏,在明年北京奥运10周年时,中国印刷博物馆将开辟专区进行展示。
9年前那幅《百年奥运简史》
如今被中国印刷博物馆收藏
2008年,当奥运圣火在北京熊熊燃烧时,扬大社会发展学院管理专业大四学生曹媛随之心潮澎湃。她从7岁开始练习书法,十几年如一日,把自己业余时间用在了楷书写作上。
那幅《百年奥运简史》,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涵盖百年各届奥运会的趣闻轶事、参赛国家运动员、所设赛事、中国恢复奥运合法席位的台前幕后等;第二部分是中国参加第23届奥运会以来获得的所有金牌、参赛项目、参赛运动员及其籍贯等,一览长卷,百年奥运历史尽收眼底。当时写作时,曹媛每天清晨动笔,一直写到夜深人静。当曹媛捧出这幅长卷时,立刻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然而,曹媛一直都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让这幅作品被更多人欣赏到。不久前,朋友送给她一本《中国印刷博物馆藏品选》,这本书收录了中国印刷博物馆从3万多件藏品中精选出来的153件藏品。雕版印刷与汉字有密切的联系性,而她写的书体和《象山先生全集》的书体又很相似,明代人写的作品到现在仍然可以看到,且完好无损,让曹媛很受震撼。她萌生了将《百年奥运简史》长卷捐赠给中国印刷博物馆的想法。结果,对方欣然接受,并举行了捐赠仪式。
把爱好变成了职业
在北京从事书法教学
从2008年至今,已经有近10年。这些年曹媛去了哪里?曹媛介绍,她在2009年就去了北京。2008年从扬州大学毕业,毕业后就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如果进企业工作,可能就要放弃书法。曹媛自己也想过靠卖字为生,并进行过尝试,但因为是写小楷的,这是非常费力、费神的活儿,对眼睛的影响特别大,所以不得不向书法教育工作者转型。选择北京,怀揣着梦想,曹媛也想趁着年轻去看一看,学习学习。的确,在北京让曹媛学到了很多。在这座大城市里,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事业、梦想去努力奋斗。所以自己也要做点什么。曹媛觉得人一定要有拼搏精神、进取精神,不能安逸地过一辈子。曹媛选择来北京,也是希望书法能够传承下去,书法需要传承,需要接力。
而曹媛觉得最幸福的事就是把爱好变成了职业。她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喜欢、热爱、传承书法,并去身体力行地练习。如今,曹媛在北京从事书法教学工作,学生中有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有90岁的老奶奶。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国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有大学老师、有公务员、有中小学生。她每天都要用很长的时间整理教学内容,因为每个学员所学习的情况不一样,层次基础也不一样,需要有针对性地授课。同时,自己也会每天读书、练字。
只有多临帖、读帖
方能得古人之笔法
曹媛说,自己从小生活在瘦西湖畔,受家乡古城水土之灵气的熏陶,从小喜欢书法艺术。她觉得书法是一个可以造福人类的艺术,比如爷爷今年已是98岁高龄,精神矍铄,每天仍然坚持练字。再比如,她的学生中很多是“全职妈妈”,她们每天的生活就是老公、孩子、做饭,因为种种原因她们无法安心工作。当她们选择了书法,提起笔来写字的那一刹那,回想起了年轻时候的青葱岁月,心情也随之好了,这就是书法的魅力所在。说到书写技法层面的体会,曹媛认为书法的学习永无止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习书法亦是如此。只有多临帖、读帖,方能得古人之笔法。还要加强书法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练就一笔好字,需多想,多练,多揣摩,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经过日积月累和长期感悟,就一定能够感悟到书法艺术的真谛。正如陶渊明写诗曾说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记者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