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沈江江
中国江苏网7月19日讯 连续高温,不仅人们的身体易中暑,心理也会中暑。脾气一直很好的谢大妈(化名),早上骑车去菜场买菜,一路竟和好几个人发生争吵。医生表示,这其实是一种情绪中暑的表现,主要症状有心情烦躁、易动肝火、思维紊乱、厌食、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
两个案例
52岁大妈一天吵了几场架
精疲力竭气得不想做饭
今年52岁的谢大妈,是一个好脾气的家庭妇女,每天去菜场买菜是她的“必修课”。以往去买菜,轻轻松松就拎着一大袋菜回家了。最近,天气炎热,每天把孙子送到兴趣班去买菜的这段时间,谢大妈过得特别不轻松。
前天,从她在路上等红灯开始,一个女孩刹车不灵撞上她。谢大妈也知道对方不是故意,但就忍不住数落了几句。女孩顶了几句,谢大妈更生气了。两人车子挪到一边,又吵了一会儿,才被路人劝走。
后来,谢大妈到菜场买菜,因为被卖鱼的老板溅了一身水,被卖菜的小贩在袋里放了一个蔫茄子……连续吵了好几次架。到家后,精疲力竭的她,想想心里更烦躁,气得躺在床上不想做饭。
31岁文员不停犯错想辞职
每晚翻来覆去焦灼得睡不着
31岁的小许(化名)是某公司办公室文员,连续的高温天气,让她变得情绪异常紧张。
“孩子放在娘家,怕爸妈管不住他,总给他吃冷饮,看电视;单位上接了一项活,要经常出外勤,每天大太阳下面跑来跑去的。”这些累积的压力和闷热的天气,让小许好几天都没睡好。“虽然有空调,心里还是焦灼得不行,每天翻来覆去睡不着。”晚上休息不好,到了白天,小许不停地打哈欠,手上的事情也做得颠三倒四。
“被领导点名批评过好几次了,我真的对工作一点信心没有了。”小许说,自己怕扛不过这个夏天,想辞职呆在家里专心带娃。
医生分析
原来她们都是“情绪中暑”了
保证睡眠,避免在最热时外出
“人的情绪与气候确有密切关系。”市友好医院心理科主任张宝山表示,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情绪中暑。“这就是为什么平时可以从容地处理问题、情绪比较稳定的人,夏季也会出现烦躁情绪的原因。”
除了气温变化以外,“心理中暑”还与人的出汗多少、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关。因为天热人容易出汗,加上睡眠和食欲不好,使得体内电解质代谢产生障碍,因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令人发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什么样的人容易情绪中暑?一是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疾病患者,天热时,身体的不适往往会引起情绪低落和伤感;二是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下的人,比如办公室职员以及常常加班、饮食不规律的职场人士;三是平时心理承受力脆弱、情绪波动大的人。而本身有精神疾病的人,此刻更容易引发旧疾。
情绪中暑如何调理?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在最热时候外出,不要在空调空间呆得过久,适当喝点凉茶、白开水,多吃新鲜瓜果,少吃油腻刺激性食物。特别注意夏季出汗多,在多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盐分,多喝些菜汤,有助于预防电解质紊乱引发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通讯员 蒋敏 记者 张庆萍